微信分享图

让“设计鬼才”来搞建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你见过怎么坐都不会倒的椅子吗?

你见过可以卷起来的桥梁吗?

你见过会跳舞的大楼吗?


如果没见过,那你应该了解一下这位大神——托马斯·赫斯维克,一位来自应该的鬼才设计师,被誉为“建筑界的达芬奇”。

BBC甚至专门为他做过一个纪录片,名字就叫:《托马斯,势不可挡》。



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

托马斯的职业生涯,就像是开挂的人生。

23岁便成立了个人工作室;33岁获得“皇家工业设计”勋章;35岁就拿下了建筑界“奥斯卡”菲利普王子奖;39岁打败“建筑界女魔头”扎哈·哈迪等一票大佬,成为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者;41岁担任伦敦奥运会主火炬的设计......

从奥运火炬到城市地标,从世界博览会到公共设施,他的每一件设计作品的脑洞,都会让你叹为观止。

前所未有的形象,超乎想象的创意,只要见过一次他的作品就会被折服。


托马斯1970年出生于英国伦敦,父亲是音乐人,母亲是珠宝设计师。

在儿时,托马斯曾是个捣蛋鬼,他在浓厚的艺术设计氛围的熏陶下,从小“动手能力”就强,对家里的电器、家具爱不释手的拆装制作。

他把自己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实践操作一遍,卧室搞得跟杂乱的工作间一样。恰恰就是这种没有限制的动手能力,让他时刻保持着自己的奇思妙想。


托马斯长大后的建筑风格,也受到了珠宝设计的影响


“小孩子总是创意无限,幸运的是,从没有人试图阻止我的胡闹,告诉我是时候长大了。”

——托马斯·赫斯维克

母亲用言传身教告诉他:造物的灵魂:在于设计者对使用者的细致体贴。如果你至始至终,都把舒适和美观放在首位,那么设计就一定具有生命。

耳濡目染,是托马斯设计美学的第一课。在此后的设计生涯中,无论做什么,他最在意的始终是用自己的理念,为设计赋予灵魂。




公 共 设 施


对托马斯而言,小到贺卡的设计,大到城市的地标,艺术、设计和建筑之间都是没有界限的。


可拉伸的桌子 Friction Table


无论什么项目,托马斯都以天马行空的创意,标新立异的造型打破常规的设计,创造出实用、新颖又有趣的作品,给公共空间带来无穷欢乐。


这款椅子没有任何的钢架、螺丝,是托马斯巧妙地利用了挤压过程中的不稳定性设计出来的。

它的造型可以各不相同,也充满了灵动的动感,就像艺术一般拥有自己的生命与灵魂。



Extrusion


陀螺椅则是融合了先进的技术与人体工程学,把乐趣与技术相结合,既能体验离心力的旋转乐趣,又能保证安全。



Spun Chair


由黄铜打造的创意报刊亭,也是发挥了实用与趣味相结合的方式,将推拉门设计成阶梯状,不仅可以自由开合,还能放置报刊,给人一种新奇的感觉。


Paper House



Rolling Bridge


让托马斯真正名声大震的,是一个造桥项目。这是位于大联盟运河上的一座步行桥,当它是这样的时候,看起来很普通。

但是,将它卷起来,成“八边形”时,你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脑洞。


托马斯利用液压油缸的伸展机制,巧妙地将一座桥折叠了起来,完全颠覆了人们对桥的固有印象。

正是有着装置艺术般的极致巧思,让他一举获得了英国钢结构奖。



在此之后,令整个设计界更加意外的是,托马斯不仅在一些更大的改造项目中积蓄能量,展示才华,更以一个“石破天惊”之举,让自己的名字传遍世界。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方案开始招标。虽然建造条件严苛,预算也很少,但依然激发了托马斯的大胆创想。

托马斯以植物为灵感,用6万多根的透光性亚克力杆构成巨大的“种子圣殿”建筑,,震惊世人。他击败了包括“女魔头”扎哈在内的世界设计大师,在47个团队中脱颖而出。



这个设计颠覆了传统的建筑模式,它的外观类似巨大的蒲公英,而每一根的亚克力杆里也镶嵌着由中英合作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25万颗种类形态各异的种子。

白天,光线透过亚克力杆照进室内,如同未来的建筑世界。晚上,杆内的LED白色光源,也让建筑似繁星般闪耀。




这些含有种子了亚克力杆在展览结束后,可以拆下来,成为具有纪念价值的礼物。

绝妙的设计展现了惊艳的美感,托马斯用简洁有力的建筑语言,深刻地展现出了艺术内涵和创意,塑造了英国新的印象符号。

他也因此获得了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铂金奖。




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




伦敦奥运火炬


2012年,托马斯又担任了伦敦奥运会火炬的设计。

托马斯了解到,奥运会火炬只有在别点燃的那一刻会被铭记,此后就没有用处了。为了让火炬超越点燃的作用,托马斯让他的设计变得更有意义了。


他设计的火炬是由204片铜花瓣组成,每一片花瓣上都铭刻上各参赛国的名称,为了保证公平,即使形状不同的花瓣,重量也是严格一致的。



在奥运会结束之后,花瓣就可以拆卸下来,赠送给各国留作纪念。

这不仅代表着英国的友谊,也象征着奥运精神如火焰般生生不息,世界相传。

托马斯让设计超越了它本身的意义,成了永久意义的载体。




上海外滩复兴艺术中心


托马斯曾说:“Nothing is small in China“。对于上海这座让他一战成名的城市,他总是带有特殊的情感。

所以继上海世博会英国馆之后,他又和英国著名建筑设计事务所 Foster+Parters 联手,为黄埔江边的复星艺术中心设计出了一件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会跳舞的大楼”。

>


这座大楼的设计,是通过675根黄铜手工打磨的金属柱,共同组成了具有特殊视觉效果的移动幕帘。

多层次的结构将艺术空间展现出一种灵动的美感。

这道别致的风景线可以自由开合,无论是身处室内还是室外,都可以观赏到旋转幕帘的变化,有一种诗意的空间体验感。



最初的设计图纸是从中国古代的流苏装饰中获得的灵感,又从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提取意境,构思艺术中心的外立面设计。

在人们路过会跳舞的大楼时,都会驻足观看。

奇幻的视觉体验和建筑设计,向世人宣告了这座建筑的特殊性。



从儿时的捣蛋鬼,到世界首屈一指的设计奇才,托马斯的设计总是充满了各种奇思妙想。

但这不是一个炫技式的、冷冰冰的建筑物,而是跳脱了外在的形式化和结构化,打破边界,完美地演绎着建筑与艺术的关联。


他是“英国当代最大胆的创意奇才”,也被誉为“当今世界的颠覆者”。

他从不以任何传统衡量自己,但总是在不断地挑战想象的极限中,为建筑界创作出无数的惊喜。

或许,这就是他能够成为鬼才设计师的原因吧!




文 / YiYi

图片来源 / 网络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