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21-03-19 14:01
“栉”本身的意思是密集的排列,我企图利用最常规的排列方式,较大限度地削弱表象,来突显物质本体。又好似生命的周而复始,在平凡之中体悟一切存在的意义,并在前行与探索中不断地去发现,因为执着前行本身就构成了意义的一部分。
——廖军伟
栉2018(八)
160x140cm
绘画装置
2018
栉2019(十六)
160x14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二十)
2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廖军伟的作品是以她个体经验中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同时摆脱了具象绘画与抽象绘画的创作束缚,通过不断地对物质颗粒进行挤压和堆积,形成了属于她自己独特的、二元对立的视觉痕迹和造象,即以“形象”颠覆了再现,以黑白之力突显出强烈的对比关系,构成了既有别于几何抽象,又不同于抽象表现主义的面貌……。
——策展人李裕君
栉2018(十七)
2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8
栉2018(十七)(局部)
2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8
栉2018(三)
2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8
栉2018(三)(局部)
2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8
廖老师的作品,首先有一个白色或是其它一个什么样的底,假如说这个底是一层的话,上面黑色的或者其他颜色,似乎构成了第二层在一个白底上拓展的一个面积,但是这两层肯定都还是一个平面关系;在平面关系里面,它又有一个凸起来的浮雕痕迹,这是用堆积的方式形成的一种痕迹。就好像沙堆上的那种,在平面上面构建了一个浮雕,又是一个带有运动痕迹的效果。我想到一个很有名的艺术家封塔纳,他就是在平面上用刀割开一道或者几道口子,就像打开了一扇窗户,构成了平面和其背后的深度空间的关系。廖军伟这个感觉是反过来的,它突出来,构成一个面对观众的深度,一个立体空间。我还有一个非常本能或者直观的感受,这个痕迹似乎像一个脊椎,像一条生命线的味道。这个是廖老师作品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我觉得可能跟廖老师某种身体的体验有关系,好像为一个理性的画面增添了一种感性的身体感受,化解了画面的一种简单的或者简洁的形式感。
(批评家胡斌在《唔识·行境——当代艺术邀请展》上解读廖军伟作品)
栉202004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栉202004(局部)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栉202006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栉202006(局部)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廖老师有她个人的独特性在里面,她里面的材料非常综合。比如说砂,颜色经过行为性的涂抹,最后形成了一种个人符号性,或者说个人的独特性。尤其是她每件作品中间都会形成一个线,这是她在近两年的作品中都会贯穿的,我认为是她个人创造的一个符号的东西,材料的堆积形成了很有意思的机理,在视觉上就会给我们更多的想象空间。她的作品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叫“栉‘’,‘’栉‘’的原意是梳头的篦子的意思,当你拿”栉“去梳理的时候,我脑子里面凸显出的是那个概念,似乎在他的作品里面又有了一个很具象的形象在我脑海里面呈现,但并不是我们现在眼前看到的作品面貌,那么这个形象是我们想象的空间所产生的。所以这里面有她创作作品的过程,这种一遍一遍地涂抹和堆积形成的时间概念。最后当我作为一个观者在欣赏作品的时候,我脑海中形成的似乎是一种很具体的感觉,构成了一种多重维度的思考,我觉得这是廖老师在创作中很值得我去感触或者说感动的一点。
(策展人李裕君在《唔识·行境——当代艺术邀请展》上解读廖军伟作品)
栉2019(二十三)
150x20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二十三)(局部)
150x20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八)
150x20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八)(局部)
150x20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2003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栉202003(局部)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抽象主义是理性逻辑的象征,也是现代思维的衍生物,与中国传统艺术的感性思维大相径庭,当廖军伟放弃早期的唯美、批判、感性的审美诉求,开始尝试用抽象主义所代表的现代理性精神,用自身的艺术语言结合艺术家的东方文化身份,做出价值判断与审美探索的时候,就意味着她与许多徒有其表的“抽象艺术”不同,廖军伟的作品并没有单纯追求视网膜的愉悦,也不仅仅是追求形式感的“颜料崇拜”。在超越了颜料的信仰之后,廖军伟尝试在中国传统的叙事表现的方法中,建立起抽象主义所代表的理性思考,尝试让自己的抽象艺术不再是西方抽象既有的系统中的一个补充的样本,而是表现出其个人性与独立性。
——批评家廖廖
栉202009
60×70cm
绘画装置
2020
栉202030
90×120cm
绘画装置
2020
栉2019(十)
150x200cm
绘画装置
2019
……对于廖军伟来说,我想她的绘画不是反复思考、左右权衡的结果,也不是所谓的行动、直觉,而是夹杂了精神认知以及岁月沉淀后的必然选择。她试图建立一套自我的创造秩序,既摆脱了外在形象和主观色彩的制约,又跳出了冷/热抽象的逻辑对决,以无相之相表现出空虚与实在、物质与感知、安静与禅意的关系。她以抽象创作的方式,从个人心境出发,超越了世俗欲念的干扰和束缚,使内心虚静。
——媒体人韩雅俐
同构——当代艺术邀请展参展作品
栉2019(二十九)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二十九) (局部)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二十八)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栉2019(二十八) (局部)
400x150cm
绘画装置
2019
展厅现场
廖军伟 Liao Junwei
职业艺术家
祖籍湖南,现居深圳
1987—1990 湖南长沙理工大学美术学院
2014—2015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级研究生班
Liao Junwei
Professional Artist
Born and raised Hunan, now based in Shenzhen
1987-1990 School of fine arts, Changsh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4-2015 Senior Research Class of Academy of fine arts, Tsinghua University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