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辛丑大年初十一随一峰老师拜访当代名家汤小铭老师。阳光正好,来到汤老师家,首先映入眼帘一束红黄相间的小花开得正盛,雅雅的很是好看。穿过走廊来到客厅见到了鹤发童颜的一位老者端坐堂上,一脸笑意地招呼道“一峰,来了,快坐。”语速很慢且温和。这是我和汤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未见到汤老师前就对他老人家的大名如雷贯耳。汤小铭老师在美术界名气很大,地位很高,曾经是广东美协主席,还是广东美术馆筹建办主任,他的名作《永不休战》也成为了他的符号。对如此大咖心中自然充满敬畏,至于见面那更是紧张,可一峰老师一路上却和我说,不用拘谨,就当回家见见长辈好了。确实从见到汤老师那一刻起,我入门前的忐忑顿时烟消云散。汤老师给我的第一印象温文儒雅,平易近人。
一峰老师认识汤老师快二十年了,对汤老师充满了崇仰之情,他们亦师亦友,品性相投,无话不谈,成为了忘年交。
我一边静静地听着他们聊天,一边被他们的纯粹感动。他们的话题很广,时而回忆往事,时而拉拉家常,时而说说画坛风云,都很有趣实在,而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汤老师言简意赅的哲学小句还有一峰老师对“和而不同”深入浅出的理解,我尝试记录以作回忆。
汤老师曰:和而不同。(引用《论语·子路》)
汤老师一针见血地点出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一分为二的看问题。让人豁然开朗,在现实里,小至人和人之间的摩擦,大至整个天下的矛盾都会迎刃而解,世界将会变得和谐美好。这就是一个艺术家的大智慧,坦荡包容,求同存异。
汤小铭《永不休战》
汤老师曰: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引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片尾曲歌词)
多有哲理,对于很多事情我们确实不需要知道真相,难得糊涂,快乐自在就好。
汤小铭《满腔热忱》
汤老师曰:不知道怎么说的话,别说!
画画亦然,要潜心学习,不要急于表现自己。
汤小铭《女委员》
汤老师曰:对于自己不想听的话,笑而不语就好,不要辩解。
这个和一峰老师的只听自己想听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啊,都是有大智慧的老师,真的很幸运能跟在这些老师身边学习。
汤小铭《抗日战歌响彻太行山》
汤老师曰:画画要抓住状态,不要怕废纸三千。画不好了就再画,一定要抓住作画的兴奋点,用心画画,画到满意为止。
对此我感触很深,我很喜欢画画,但是很多时候表达总差强人意,碰到问题不知所措,而一峰老师也总鼓励我画画重要的是过程,一定要敢于深入画进去,不管好坏,发现了问题就逼自己不择手段去解决问题。当时还懵懂不知其理,如今再听汤老师教导,方明白自己其实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好吧,新年伊始,承蒙有两位老师厚爱,我想我不会再偏航。
汤小铭《让智慧发光》
期间接着汤老师的“和而不同”,一峰老师的话匣子也打开了。他说,中国画和油画其实可以“和而不同”,“大写意”和“写实”也可以“和而不同”。总而言之,艺术不应局限于语言表达和形式表现,而在于精神和哲学的通达。
陈一峰《喜遇》 中国美术馆收藏
陈一峰《弥勒佛》
陈一峰《仗义每多屠狗辈》
陈一峰《夏日》
陈一峰《走天涯》
陈一峰《独立寒秋》
陈一峰《悠悠江湖》
陈一峰《天边》
陈一峰《春风又绿江南岸》
愉快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经两个多小时,汤小铭老师夫妇一直陪我们坐着聊天,一点架子都没有,临别何姨(汤老师夫人)嘱咐,“有空多回来像回娘家一样”,多亲切,这个春天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在此祝汤小铭老师夫妇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期待再见!
陈一峰
号大容山人,1960 年生于广西玉林。1982 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97 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广州画院专职画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广州国家青苗画家培育计划课题组专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作品先后二十多次入选国家级、省级大型画展,其中8次获得金奖、优秀奖(最高奖)。有多篇论文及作品发表于国家专业核心刊物,1982年油画《喜遇》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20年中国画《吾老吾幼》广东省美术馆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