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莲花如海,草书、朱文印,浮花过眼无多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6/0adab8d1891d1151b7369bd0e9b0f8d2/0adab8d1891d1151b7369bd0e9b0f8d2.jpg

莲花如海,草书、朱文印

 

 

文字有其语言的价值,如同电影需要情节,舍去语言内涵的书法,犹如某些铺张群演与道具的电影徒有其表,难动人心。

生活与社会是人的所有行为(包括文化艺术)的土壤与大气层,脱离时代与需求的事物,都是刹那幻灭的烟花。从历代碑帖、法书,欧、颜、柳、赵、二王、米苏的经典作品,有哪一个是没有内容与实用价值的东西。近代少数几个大师,有哪一个是为创作而创作的书法。专业的不如业余的,反倒是毛先生的书稿、题字,成为了近现代最具特点与气韵的书体。

书法不可能被少数人垄断,也不可能脱离实用与生活,妄图高人一等,需要真功夫,而不是画圈子、贴标签、谈出身、列辈分、秀名牌就可以获得的。

 

 

小篆始于秦统一文字,秦统一天下历时16年而灭,李斯整理小篆的同时,也采纳了程邈整理的隶书,两种书体并用。算上两汉历时的四百余年,公元220年尔后,篆书就已经告别实用。

算上秦以前的大篆、甲骨文,从夏商周流传下来的文字,从公元1644年起历经清代两百多年的发掘,以及民国到当下的三百多年,还有多少新东西能够挖掘出来,还能研究几百年?几百年尔后呢?

 

 

画地为牢的篆刻,比书法更为尴尬。即没有书法更广阔的外延,更没有书法数千年持续不断的广泛社会文化参与,无法在实践中不断运用而发展形成的厚实积淀。

篆刻发展到吴昌硕,已经集可发掘的大部分历史文字积累与艺术创作的大成而成绝巅;邓散木又将印面的规矩法度做到极致,让其他人几乎难有立锥之地。其间只有齐白石胆敢独出旁溢,暗示了新的可能。可惜后来者不能究其深意,只学回来一个随意而为、放肆佯狂的皮毛,从此落下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病根。

 

 

 

《歙县岁寒堂》

宋·苏辙

 

槛外甘堂锦绣屏,长松何者擅亭名。

浮花过眼无多日,劲节凌寒尽此生。

暗长茯苓根自大,旋收金粉气尤清。

长官不用求琴谱,但听风吹作弄声。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