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赵志田山水小品序

  1961年我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人物画科,赵志田是高我一班的学长。虽在人物科,但我俩都爱好山水,很快成为挚友。1963年去京郊房山大石河畔的班各庄村实习前,他就找来房山县志与我一起研究,最后选定了上方山,计划利用暑假前往探访,甚至想从班各庄后面极难攀爬的高山翻过去,可见少年心志有多么高。上方山之行有些冒险,我已记入《50年前的上方山之游》一文。这次探访促成了不久后我转入山水画科,而赵志田则在人物画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功,不断拓展着人物画的创作天地,从而未能更多地涉足山水画,然而他对山水的锺情却始终未减。

  赵志田生于“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的河北省,他多年来创作的的历史性画卷基本围绕着这片土地展开。他无数次深入巍巍太行的沟沟坎坎,愈久愈有表现的欲望,终于在几年前,不顾高龄,伏地攀高,创作巨幅的太行山图《巍巍太行千里映朝晖》15.25米X3.20米。

  于是他意犹未尽了,年轻时的兴致重又勃发,经常约上老友、学生,向着深山进发,我也几次与他同行,晃若回到少年时

  送到我眼前这批小幅山水画,是他年过80后的新作。在这些画作中,他用清松简洁的笔墨,记录了与他曾有过交集的山川云物。不同于把学得的山石树桥在画面上来回搬动的模式化山水,他画中之景,是实地采集的,许多也是我曾去过的,有的甚至是我俩共同游历的,我似能看到他运笔时,脑海中搜寻着往昔印象的神情,也泛起我许多美好的记忆。

  看了赵志田那幅日落图,想起了当年探访上方山时,我俩在黄花岭顶上望着坠落的夕阳找不到下山路的急迫心境。

  当然他更喜欢画晨曦中的山景,新红穿过薄雾罩上了高处的山峰,静谧恬然。晨望,是他在太行山采风时每日的早课。

  密树掩映下的樱桃沟如笠亭,是学生时代的我们常去之地,至老而不减其兴,游人散去时,四围寂静空廖,可找到城市中少有的逸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赵志田为人忠厚,颇重意气,为人谦和,乐于助人。艺术上则执着精进,握笔在手,不知疲倦。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得自于自然山水的熏陶,所谓“师造化”,除落脚于画面,更有永不歇步的精神。

  在大自然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步入老年还能用笔墨与大自然交流,是作为画家的幸运。志田兄,你我都是这幸运者。

  (本文作者:付以新 中央民族大学美术研究所教授)

作者:付以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