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哲学、艺术讲求心与物游、和谐归一。“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文心雕龙·神思》),移主观情意于自然,自然就为我的情绪、志趣、心境所牵引,画中之意象、意蕴、境界也只从画者独特的心声中显出。笔墨间抒发胸臆,画幅中情思涌动。情有异同,志有高低,境有大小。今读彭太武写意花鸟,其情感是充沛,志趣为殊高,意境称博大。
《东风苏大地》 140×74cm 2012年作
其作品,纵意与秩序并存。湿墨的大片晕染占据其作品画面的主要部分,墨的纹路、水的痕迹给人以畅快饱满的视觉印象,彩色淡墨的敷染一层连缀一层,设色雅致,丰富而不冗杂。水墨自然散开而形成的毛边效果,更是单纯的勾线填色所不能达到的疏放肆意。观者不再只关注画面特定的点,而是直面整体的淋漓清透。
《言情于歌》 160×180cm 2013年作
《茫茫水》 140×74cm 2014年作
花鸟早已脱离简单的形似,脱胎成画者心中营造的意味之躯,它们非孤立存在,而是与水色墨韵融作一体。形为骨,意为血,难以分离。意笔写就花鸟,物象及其背景就自成一整个会呼吸、活泼泼的世界。
《观鱼图》 68×68cm 2014年作
《一花一鸟一世界》68×68cm 2018年作
彭太武作品艺术构思新奇,不落窠臼,令观者精神一振。同一主题、物象在他的作品中总有出乎意料的表现。艺术家要做到这一点,除了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还需敏锐的艺术嗅觉和独特的思考方式。月色温柔,它是纵横交错的枝叶上的一幕斑驳错落,皎白的月沉在枝头,月光填满叶间的罅隙,显出奇异的色泽(如《月初皎》)。再如月色溶溶,以扩散的水墨描绘水月交融的景致,堪称绝佳,月影似水波,似浮萍,千变万化,如梦似幻。水墨在彭太武娴熟的驱使下,既能完全舒展自身的特质,又明白地遵循画者的构思安排。
《月初皎》 68×68cm 1992年作
《月亮情韵(之一)》 68×68cm 2012年作
《水中望月》 140×74cm 2002年作
践行写生,以画记史。在彭太武的创作中,显见他的历史思考与现实感悟。天亦有情天亦老,然在彭太武眼中,红色历史穿越几十载光阴仍不褪色,它们藏在一花一木的故事里,落在你我身边街头巷口、古镇村舍的生活中。他将花鸟写意拓展为表现历史片段、革命精神的载体,使之气象博大。表现现代题材,不以古诗词题画,改以散文式的短句段落。
如《长夜难眠欲晓时》题词:“长胜街乃鄂东小镇七里坪一条小街,曾是鄂豫皖苏区红色人民政权列宁市所在地,几经革命战争洗礼。”
平淡口吻下往往是惊心动魄的故事,真挚饱满的情感。
《长夜难眠欲晓时》 146×74cm 2012年作
《大别山麓》 68×68cm 2014年作
笔游尺幅,人行世间,画抒胸臆,别开新境。彭太武不仅以娴熟的笔墨泼洒、新奇的物象构思征服观者,更可贵的是将传统写意艺术与近代历史、当代风貌相融合,拓宽了写意花鸟的表现题材,使之获得了时空历史的广度与深度,深情而厚重。正是画家的艺术创新精神,造就了其作品画境的生动脱俗、清新俊逸。
《鸟啼春日百里香》 68×138cm 2014年作
《瓷花四屏图》 138×34cm×4 2012年作
《雨后斜阳》 138×68cm 2011年作
// 艺术家简介
彭太武,1957年1月生于武汉,湖北大悟人。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艺术硕士。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美术院中国画创作研究室原主任,湖北书画院院士,湖北楚天画院副院长,湖北省政协书画院院务委员,湖北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彭太武馆员艺术研究院院长。
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研究,多次荣获国家级重大美术作品展览重要奖项。获湖北省文艺明星奖、楚天文华美术奖、屈原文艺奖等。多次在中国各大城市举办个展、联展。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中国港澳台地区参加展览,并出版发表作品,其作品被国内外学术研究机构、博物馆、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