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柳燕之约(七) 【局部】赵红尘 2008年 水墨设色·宣纸 123cmx500cm
不久前,以《西藏组画》扬名的著名画家陈丹青在“局部”直播中一针见血指出“绘画真的过时了!现在最好的艺术是当代艺术,而当代艺术什么材料都可以做……现在是谈论和看画的时代,而未必是画画的时代。”在这里,我想补充几句,其实当代艺术也快过时了,新艺术正以全新形态出现。网络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生活,也必然改变艺术生态。正在到来的新艺术一定是随网络而诞生的新新艺术(不能简单称它为当代艺术一种)。在没有共识之前,我姑且称它为“网络专属艺术”。这种网络专属艺术品通常有一个但不仅限于一个物象,这个物象产生的副本就是网络艺术作品的特征,它综合了具象、抽象、观念、声音、动态与各种网络技术工具,可视可听可感可乐,从视网膜进入你的内心,与你的心脏一起跳动,是这样一种多元共生的新新艺术。
2020年受困新冠疫情期间,对照古今中外艺术脉络的渐进演变,我强烈预感到网络新艺术时代正在到来!于是我提出了一种姑且名为网络的专属艺术,它必须具备网络的一切特征。首先,这种网络专属艺术必须以网络展示与传播为本,综合网络设计工具技术 、3D效果处理技术和艺术创作技术来创造具有视听兼具的多元艺术。从2010~2012年完成我的成人礼作品《多元艺术:主》后,我一直对艺术的多元产生强烈兴趣,我暂时还不知道这个多元的终极形态是什么?但我愿意参与到它的初始形态形成之中——也许没有形态就是它的形态,谁知道呢?!
一年一度的闭关创作从5月下旬开始,不同的是今年的闭关创作我把它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带有回头看的性质,我头一次深入梳理世界艺术史与个人艺术进程;第二部分即创作部分,我首次以电子为创作媒介,以我已完成的艺术品为蓝本,通过网络设计制作工具,探索一种把旧作重新创造出来的可能。为此我选择了从网络设计制作入手,尝试学习使用网络特效等技术,尽可能把网络语言与艺术语言结合起来,再造出一种符合电子时代逻辑思维的网络专属艺术。部分探索成果分别发表在“赵红尘公众号”、知乎、微博、艺术头条等自媒体。《“柳燕之约(七)”副本:蝶舞千年》(局部)赵红尘 2021年 多媒体 尺寸等比值可变
以我创作于2008年的水墨画《柳燕之约(七)》为例,我制作了两件网络专属水墨作品:即赵红尘网络专属水墨《柳燕之约(七)》与网络专属水墨《“柳燕之约(七)”副本:蝶舞千年》。根据原作,这是“柳燕之约”系列其中一幅5米长的水墨长卷。2008年初在创作“柳燕之约”系列作品过程中,慢慢我发现色彩是有节奏的,在大自然的陈列中它的节奏不仅仅体现为物与它物的对比,还体现在整体与部分的对比。《柳燕之约(七)》柳叶间枝黄,群燕舞春风,诗意与画境盎然,把我的“画诗”理念作了一次淋漓酣畅的抒发。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这件刚刚完成的网络专属水墨《“柳燕之约(七)”副本:蝶舞千年》中,我把原作通过色彩像素对照作了一次机械色卡还原,一幅具像的水墨就这样转化为抽象图形。此刻,关于艺术,关于艺术的未来,关于未来的艺术,我终于可以这样对自己说:相信你不相信的,不相信你相信的!只有迈出这一步,你才能成为另一个你……
2021,7,31 傍晚20:11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