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云谷谈艺录第二辑 论艺·第二十九

罗家宽 口述  及门孙亚军 整理

  做中国画重要者惟“形神兼备”,若无此二者兼备,则须先有形似,不可脱离形似而言神韵。北宋陈师道《后山谈丛》记载:“《欧阳公像》,公家与苏眉山皆有之,而各自是也。盖苏本韵胜而失形,家本形似而失韵。失形而不韵,乃所画影耳,非传神也。”既然给欧阳公造像,最起码应做到形似,徒有神韵而非欧阳先生,此为不好。清代袁枚在《小仓山房尺牍》亦载时人为他画像,画家罗聘乃袁枚好友,受袁枚之托而造像,罗聘自以为了解袁枚之精神,因而画像中凸显袁枚的神韵,而忽略了袁枚的形,画像造好之后,袁家人一看觉得一点都不像袁枚,袁枚无可奈何,只好写了一封信连同画像一起给了罗聘。

  因此,作中国画尽管以神韵居上,但不可离开基本的形似而言抽象的神韵,此二者如人之血肉精神,缺一不可。

Zq5KxkTpCP1u6uaJSHXJArJOKZROuaMaH2qB6Xke.jpg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