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有天趣,李泽厚《美的历程》读书笔记-真实美,今日还须爱今日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22d6db1ac29c4919fcccb39b127c8f12/22d6db1ac29c4919fcccb39b127c8f12.jpg

有天趣,行书、白文印

 


      儒家教条僵化的封建礼法,与市民文化意识的不断觉醒,在宋代与明代已经逐渐酝酿出市民与平民的世俗艺术反叛。元代特别是满清的思想压制与文化倒退,使这个苗头到晚清、民国才又接续发展起来。

      明代李贽《焚书》:诗何必古选,文何必先秦。降而为六朝,变而为近体,又变而为传奇,变而为院本,为杂剧,为《西厢曲》,为《水浒传》,为今之举子业,皆古今至文,不可得而时势先后论也。

      明公安派《袁中郎全集》: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真人所作,故多真声,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任性而发,尚能通于人之喜怒哀乐嗜好情欲,是可喜也。

 

 

 

       日常生活与世俗情景,在宋代的《纺车图》、《蕉石婴戏图》、《货郎图》等作品中已经可见一斑。及至明四家、徐渭、蓝瑛、陈洪绶、八大山人、石涛、恽寿平、高其佩、冷枚、任伯年、吴昌硕等人的作品中,已经捻熟于世俗生活与民间文人商贾的审美,更加丰富多彩的内容、细节,更大胆的笔法、色彩、构思与个性情感表达,让中国画创新迭出,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与艺术高度。

      海上三任与虚谷、仓硕、蒲华等身处晚清的上海,荟萃外来的思想文化与现代生活气息。以卖画为生的海派艺术家们,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上,都更加用心于世俗审美与艺术追求的平衡探索。

      其后,贯通中西艺术之长的徐悲鸿、林风眠、吴冠中,深入生活与传统的齐白石、张大千、李可染、傅抱石、刘文西、钱松岩等人的作品与艺术成就,无论是世俗大众还是艺术界都给予了最高的认同。

      雅与俗在这些艺术家的手中并没有绝然的壁垒,都是信手捻来的创作食料。真实的生活情感、你我他的现实感受和喜爱,并不比秦汉唐宋、先贤往圣、皇帝贵族们的礼教、法度显得低级或者不美。平凡群众对美的真实追求,也一样能够意趣高标、思接大道。

 

 

 

      纵观历史每遇对群众审美创新的禁锢约束越少的时代,文艺就越是能够繁荣发展。反之,越是制度健全对群众与创新压制越多的时代,文化艺术就越是死板僵化。这不仅是文化艺术与审美的规律,也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规律。过度约束或许能一时有利于少数阶层,却不会长期有利,整个社会发展的僵化落后最终将会反噬其身,毁了老佛爷的园子。

      美与艺术,是个人的人性需要,也是社会文明的需要,更是文化与精神探索的先驱与触角。乐而不淫、持正日新、亲近可感,不神化、不高绝、不阿媚、不诡怪,若邻家小妮、晨光曦露、芳草荷风,真实可爱、欣欣向荣。

 

 

 

《梦中得》

明·王世贞

 

化人宫中百事无,道书一卷酒一壶;

枝头黄乌听作曲,西山白云看作图。

朝爱朝暾上东岫,夕映夕阳映东牖;

任他故人不通谒,任他朝事不挂口。

偶然案头余酒杯,偶然蹑履山僧来;

自斟自醉当自去,礼岂设为我辈哉!

 

昨夜懵腾意超忽,寐时得语醒时述:

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

纵能拂衣归故山,农耕社稷亦不闲;

何如且会此中趣,别有生涯天地间。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