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寺,李泽厚《华夏美学》读书笔记-美的感知,棹歌中流声抑扬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5ae0c768ded48a6e73b56597dcd29a40.jpg

古寺,行书、白文印

 

《史记·叔孙通传》:汉五年,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高帝患之。叔孙通征鲁诸生,共起朝仪。汉七年,长乐宫成,诸侯群臣皆朝。百官执职传警,自诸侯王以下莫不振恐肃敬,以尊卑次起上寿,无敢喧哗失礼者。于是高帝曰: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礼,首先是为上位者的需要与喜爱而定制的,这种百官朝贺显我尊贵的事情,真是美的不要不要的;然后,还能够彰显威严与实力,警慑民众与敌国,表达恭敬与尊重;最后,还能攀龙附凤、附庸风雅、抬高身价、发发自拍什么的,作用可谓多多,各人都能获得期望的满足美。

众人行礼需要步调一致,于是有乐为节奏号令,钟鼓齐鸣作为进行曲,参杂韵律以愉悦众耳,然后填词舞蹈,应和音乐而全其礼仪。

 

  


音乐的美,是最基本的美感体验,雨声溪流、虫鸣鸟语、微风海浪都是耳朵的天然享受。自然与人体的神经活动,都是按照重复、对称、组合、渐变的普遍规律运行,韵律、变化、冲突都是感觉器官与大脑能够捕捉分辨的美的元素。

在这些可感知的元素中,节奏感的重复是对感知的不断强化,不断的期望与满足,带来感官与精神的美好体验。至于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五声的变化不可穷尽,感官的体验与美感自然源源不断,平心静气不过是其中的一种感受。

音乐欣赏中的所谓天人相和,不过是节奏与韵律的自然应和协调罢了,不必神秘化。

  


 

 

与音乐美感体验相同,视觉也偏爱节奏的重复与韵律变化。不同的是视觉更加敏锐,能捕获的信息与感受的内容远远复杂于听觉,日常视觉更是人类行为的主要感知手段,需要不断服从当前行为的需要。要么注目美食,要么注目脚步,要么注目所作,因而总是信息纷杂充满行为目的,无瑕于感受其中的愉悦与美。

所以视觉的美感体验,往往出现在有意或无意的隔离与纯化之后,或烟云遮蔽、或登临远望、或凭窗而眺、或闲极呆视、或览于图画,才能从繁忙的目的行为中停下来感受视觉的美好。

思维与知识的美感,首先需要思维与知识,头脑空空就连感知的内容都没有。文学与诗意的美,是在对文学、诗歌内容认知的基础上,思考感受其中的变化、节奏、意蕴、情绪、精神,由于解脱了具体感官的限制,思维与知识的内容变化更多广泛而多变,所需要调动的知识经验与能够体会的美感也更加多样。当然,就是简单的当故事听听,也可以感受许多或新奇、或热血、或八卦的美感。

 

  

 


 

《李思训画长江绝岛图》

宋·苏轼

 

山苍苍,水茫茫,大孤小孤江中央。
崖崩路绝猿鸟去,惟有乔木搀天长。
客舟何处来,棹歌中流声抑扬。


沙平风软望不到,孤山久与船低昂。
峨峨两烟鬟,晓镜开新妆。
舟中贾客莫漫狂,小姑前年嫁彭郎。

 

 



欢迎关注公众号:中流治印,获得免费印章设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