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艺.见 | “变”与“不变”的归乡之路——彭常安的风景艺术作品(二)

艺.见 | “变”与“不变”的归乡之路——彭常安的风景艺术作品(二)

张子康 AnArt安艺术 4月29日

点击“AnArt安艺术”关注我们


作者:张子康(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教授,曾任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PAINTING

绘画是一种艺术语言,画者善用绘画语言记录某一事件或表达心中的某些想法和观点,如同文学作品一般,优秀的绘画作品往往会引起观者的共鸣。这种共鸣并不一定是完全在一个频率上,由于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的不同,不同观者所产生的共鸣或许有些许的差异,但所产生的韵动是大致相同的。


《梦回家山》 布面油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d76bdd3ab8fc0a2d7a866ea31fc3e675.jpg


彭常安的情感是质朴的,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份质朴才使得他的创作情感得以绵长不绝。


《家山无双·8》 布面油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e9ac2e2f18e53b4eea73154a985df49c.jpg



同时,他的情感又是相对平缓的,就如同他的作品,色彩在画板上缓缓流淌,如同一位老朋友在向你诉说着他儿时家乡的故事,娓娓道来而又回味无穷。


《守望尘世·5》 布面油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44e1282c9782207c14878179aac65cad.jpg

通常来说,对于故乡的思恋往往伴随着伤感和忧郁,也就是时下所谓的文化乡愁。正如王一川对于乡愁的解释:“一般是指身在现代都市的人对于飘逝往昔乡村生活的伤感或痛苦的回忆。”随着交通和通讯的极大便利,文化乡愁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乡”,而已经成为了一种“记忆符号”,文化乡愁似乎已经成为现代人心里精神寻根的一种最直接的本能。


《桃花山泉》 布面油画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jpg/202109/4264ce6300ea9bfcbbab89ff0092c494.jpg

但令人惊奇的是,彭常安这种从容舒缓的诉说并不会给观者带来太过忧郁的思乡之“苦”,而更多的是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思乡之“甜”。之所以产生这种感受,我想彭常安更多的是站在把大自然作为人类家乡这一高度而加以创作的原因——在最原始、本真、纯粹的生命状态中寻觅更为干净而纯洁的思乡情怀。


《家乡的早晨》 布面油画 


彭常安笔下的一草一木、青山绿水、蓝天白云都散发出勃勃的生机,在这种充满生机的背后则是艺术家对于生命的热爱。


 - 未完待续 - 



彭常安 (1965年-)

1965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1990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

 了解更多 

彭常安的油画风格多变,从早期的写实手法到印象派光色描摹,从表现主义渲染再到抽象实践,我们得以从中领略柯罗、莫奈、梵高、马蒂斯、蒙德里安等大师笔下的景与色。

创作至今,画家始终以丰富的色彩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人与环境相融共生的思考,乡土、乡情、乡魂、乡兴亦是其风景画的精神内核。

AnArt安艺术
AnArt安艺术
常安艺术空间
3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