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大爱之心

  这件“唐山•1976”雕塑创作草稿让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底座将灾难时间恒久定格,把遇难同胞的数字醒目镌刻;未来得及详细刻画的中间部分将极具情感与视觉张力的汶川地震雕塑浑然呈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奋战的军人,受伤的女人,还有被举起的婴儿;“唐山”两个大字像大山一样在雕塑的顶部巍然耸立,似乎在宣告着什么……

  是山无情把人压倒、掩埋,还是人无畏把山顶住、扛起?

  是唐山给人们带来了毁灭性灾难,还是唐山人民把一座凤凰涅磐的新城向世人呈现?

  虽然是创作草稿,但雕塑营造传达出的情感空间让人内心澎湃。

  陈仕彬先生是著名的书画家,第一次走进他的艺术世界是源于那幅《众山皆响》。被混沦的笔墨气象与磅礴的精神境界深深震撼的同时我也对画作诞生的传奇过程感到匪夷所思,最后只能不情愿地说服自己:艺术和艺术家是两个永远不能阐释清楚的概念。

  说不清为什么,我觉得由身为川籍画家、画了《众山皆响》的陈先生创作地震题材的雕塑是再合适不过的。但当艺术家告诉我完成这幅创作草稿的那日下午才得知 “玉树”于当天早晨发生地震的时候,我的心还是多了一些莫名的痛楚。或许正像陈先生在自己博客里写到的:“这又是一次无法说清楚的天意”。

  我从内心里希望这幅创作草稿就是最终的雕塑形态,因为它让我们想到唐山,也想到汶川,因为艺术家笔触间还弥漫着“玉树”的空气。但我知道这只是草稿,我仿佛看到艺术家深吸了一口手中的香烟,紧锁眉头,埋下头去,在稿纸上又开始用力勾画……

  突然明白,“艺术家”并不神秘,他们只是在表达真实的自己和自己最真实的感受,他们都有着最赤诚的“大爱之心”。

  文/雷生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