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令人敬重的书家——何伯群书法浅议

  何伯群先生是我多年来一直敬重的老书家,我敬重他的书品,更敬重他的人品。
  何先生幼承家学,以柳、欧为范。后经少默先生指点,师从颜体,并于何子贞处着力良多。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商洛一家宾馆内看到过他书作。得到的第一印象是:此人深得颜体之精髓,其书凝重圆融,用笔外拓,结体宽绰,仪态雍容,藏骨显筋,使毛笔特有的润泽和柔韧度得到了很好的发挥。当时虽见其字,未见其人,但已牢牢记住了他的名字。
  以后多年,由于公务繁忙,与心仪已久的伯群先生始终未获一面。这期间,在报刊、书画专集中见到过他不少书作,知其属于上乘却又无暇细品。听人说他隐居商山,数十载“孤独处世,寂寞治学”(平凹语),虽已步入法门,仍日日临池、夜夜染翰,于是产生了急切会晤之情。退休为我们提供了契机。在去年的一次笔会上我见到了他,并从一本册页里看到了他的近作。其中,他书写的横批“西部经典周刊”,对联“春风无形其情在亦,流水能曲於文为之”、“高处何如低处好,下时还比上时难”等,观后令人感奋不已。其字古法充盈而机轴自见,不激不厉而沉雄大气,不愠不躁平和隽永,不雕不琢鲜活典雅。他用饱蘸浓墨之笔,将个人对汉字的理解,以及自身的情感和审美情趣挥洒在纸上,奏出了一位商山老翁的生命乐章。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先生的书作已循法、熟法的话,那么,近几年他已经步入化境,达到了挥洒自如、浑然天成、笔随心动、心手合一的高层次、高境界。
  以何先生的人品、书品,早应为世人所重,然迄今其书名仍远逊于书品。何哉?一是他久居深山,很少露面;二是他生性敦厚,为人谦和,不事张扬。前不久,与先生谈及对当前书坛的看法,先生说,书法进入市场,乃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然而,有些人借机恶炒、狂炒,不是在临池中完善自我,提高书艺,而在狂呼滥叫中欺世盗名。这样,有时虽然会捞得一些浮名,然其书其名只能在历史的演进中销声匿迹。真正有生命力的艺术家,应当甘于寂寞,从容淡定,不受财遣,不为名累。只有这样,才能在艺术追求中升华自我,在自我升华中获得正果。先生平日不善言辞,谈到书法时却神情激奋,妙语连珠。从他的话语中,我进一步理解了他的人格,也明白了他书艺超迈的因由。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教育书法研究会会长)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