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认识黄宾虹

  2000年3月,我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座谈会上我提出一个观点,中国绘画以宋代划线。即宋以前,中国绘画从无法到有法。宋代以后,中国绘画从有法到无法。

  近三年,我集中时间读钱穆先生的著作。钱先生在《中国文化史导论》一文中说,中国文化,先秦定思想,汉唐定规模,艺术则唐宋定方法,后人实行。我发觉我的判断真是与钱先生的论述一些不差,不谋而合。这恰好应证了钱先生的另一句话,他说,前人成就,当道而立。只要我们上了正路,便会与他们相遇。 一部中国山水画的历史,就是一部皴法史。宋以前,山水皴法由无法到有法。历朝山水名家由于创造了各自的皴法,而在中国绘画史上确立了大家的地位。至宋,中国山水画的技法几近完备,方法找到的大势已定。当然,元以后也有画家创造了自己的方法,如王蒙的牛毛皴,但这已是个别的特例了。正常的路子是,宋以后是要运用实行前人的方法,走从有法到无法的路,即走破法的路。不幸的是,以后的人还想力图创造自己的皴法。这样,明代的山水式微就不可避免。如此下来,过了清代,到了民国的黄宾虹,才有了一个唤醒。黄宾虹先生集前贤方法大成后,用我的话说,他走了一条无皴法或反皴法的路,他用自己单纯的笔墨对付入画的树木山石亭台楼阁小桥舟船。使得传统的中国画的笔墨呈现一派现代的活泼气息。 长期以来,人们谈到黄宾虹山水的成就,总是以“浑厚华兹”四字评之。其实,浑厚华兹是对山水画普遍的起码的要求。正像以形象生动来要求人物画一样。实在说,站在中国绘画史的角度来看,黄宾虹的成就就是他的无皴法或反皴法。几百年来出一人,黄宾虹先生真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2009年11月17日 于广州骏景花园

作者:杨福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