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乡土美的歌者

  记得20世纪50年代,黄文波刚进美术学院附中时,仍是一副典型的壮乡男孩的模样,穿一身土布衣服,裤脚宽宽大大的,脚穿一双黑布鞋,鞋帮上还系着带子,夏天干脆赤脚外出画画,脚板上有厚厚的老茧,他就是那么朴素、勤奋,练就一手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他有个性,有追求,内心充满对生活的诚挚情感。他崇拜罗马尼亚画家格里高莱斯库和法国画家米勒,喜欢这两位艺术巨匠画的那些蕴含着泥土味的质朴的农民形象和画中那种崇高的诗意美。

  20世纪60年代初,黄文波即以油画《春雨》而名闻全国,1963年第3期《广东画报》曾以较大篇幅发表这一作品,那时他还是一位年轻的大学生。《春雨》描绘了两个头扎黑头巾的沙田姑娘和老农在草量檐下避雨的情景,其中一个姑娘伸手捧接雨水,两人悄悄交谈,那位老农正吸烟,望着淅淅沥沥的雨水显露出内心的喜悦。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年代,农民“靠天吃饭”,雨水于他们的珍贵是不言而喻的。美术学院迟轲教授在评论中说:“《春雨》抓住了有感染力的情境,表达了农民对雨水的深情,表达了一种将要投入春耕和取得丰收的信心和决心……”这幅面无论从构思、构图、童境、色彩和笔法都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当五光十色的现代艺术冲击中国画坛时,黄文波不为潮流所动,依然遵循过去的创作方向,以抒发朴素的农村生活为乐趣。他经常长时间深人到桂西隆林各族自治县德峨乡搜集创作素材。他对故土有很浓的“乡恋之情”,由衷地爱着那些纯朴瞢良的乡亲,画了一大批表现苗族人民生活的油画作品:阳光下的苗岭集市,晒谷场上充满丰收喜悦的苗家妇女,走在村道上的苗家母子,夕阳中归来的恋人,井边打水的苗女以及白雪覆盖的苗家村寨……这些面部充溢着简洁、淳朴的乡土气息,歌颂勤劳、憨厚的剪动者和富于诗意的田园生活。

  比之过去,黄文波在油画形式技巧上有新的追求,用色更明快强烈,笔法粗犷豪放。画中都充满了明媚的阳光,色彩炽热、凝重——火一样绚丽的夕阳,黄金的晒谷场,霞光中的小河,温暖阳光下的雪景;在形式语言上还受到民间艺术苗锦的启示,在画布上先刷暗色底子,以明显的笔触浓涂色块,即产生镶嵌画那种厚拙、斑斓的韵味,这与俄罗斯画家弗鲁贝尔、康定斯基汲取民间玻璃镶嵌画的艺术形式有异曲同工之妙,说明中外画家的艺术杰作常常从民间艺术中汲收养分而开花结果。

作者:楚山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