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郭润文(一)综述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文章: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郭润文(二)市场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郭润文(三)作品

雅昌当代•行业人物分析报告之郭润文(四)收藏

  一·综述

  雅昌艺术网(孟玉芳)在2011年春拍写实油画拍卖市场中,一匹黑马横空出世,郭润文1993年作品《永远的记忆》在荣宝春拍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以550万元起拍,以1,176万元落槌,创造了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的成绩,以全场唯一过千万的拍品而成为全场最大亮点。

 

艺术家郭润文

  郭润文,1955年生,浙江人。198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获学士学位,1988年结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助教班。现任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造型学院院长,国家画院油画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油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广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重要展览有:前进中的中国青年美展,中国美术馆。第七届全国美展,南京美术馆。第八届全国美展,广东美术馆。中国当代油画家12人作品展,美国纽约库柏联盟艺术学院等。

郭润文、陈子君展览现场

  2012年6月17日,位于北京二十二院街艺术区的 “美丽道国际艺术俱乐部”开幕首展“面觑•侧隐——郭润文、陈子君油画展”揭幕,展览学术主持尚辉表示,这个展览是2012年中国油画展的重要展项,不管是艺术市场也好,还是大众收藏,还是我们学术界,写实绘画仍然是中国油画的主流,写实深入的程度是学术界一直在考量的一个重要的学术命题,这个展览通过郭润文这样一个个案,实际上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当代写实油画的高端。尚辉认为,郭润文写实油画艺术的成熟,标志着中国写实油画的一个深入的发展或者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的油画可以作为新古典写实油画的一个代表。

郭润文油画指数

  据雅昌市场监测中心分析报告:2011年春季显示郭润文的油画指数从2010年秋季的121,689点上升至406,864点,升幅高达234.35%,成为当季升幅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也预示着郭润文跻身进入一线艺术市场明星。2011年秋拍卖市场遇冷,其作品指数稍微下跌,但是市场整体成绩依然表现强劲,上拍量、成交量、成交总额都创了其本人的历史最高成绩。

 

  二·艺术风格及其价值:

  写实画派是中国油画艺术史中最重要的艺术流派之一,郭润文作为写实画派中的扛鼎人物,一直在中国主流画坛扮演重要角色。和他之前数代油画家以学习欧洲印象主义的写实系统不同,郭润文远溯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符合古典造型的审美趣味,在西方古典传统技法和中国艺术的神韵之间达到了微妙的融合。

  1、 艺术风格:卓绝的写实技法,画面表现从斑驳复杂到高度概括

  郭润文艺术创作至今,如果归纳一下,真正进入到创作的状态是从1986年到现在,快三十年了。郭润文在求学时代就确认了自己的艺术风格,这是非常难得的,而随着中国的发展,人们视野的开阔,他也如饥似渴地学习着西方古典主义绘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自己对当下生存状态的表达方法。他认为,写实油画的基本功、技法是你要走写实这条路的基础,只有具备了扎实优秀的基本功,才能用这个艺术载体来进行自己的创作,表达画面之外的个人观念。近十年,郭润文的艺术创作趋于“概括”,而将画面高度集中在对人物性格的把握上,这就形成了他现在独特的“简约、静穆和高贵”的风格面貌。

  (1) 上世纪80年代:风格确立,重视油画语言和技术。

  上个世纪80年代,郭润文大学毕业,工作,又到中央美术学院进修,这一个阶段对他来说至关重要,因为他在这个阶段确立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今后要走的艺术方向。郭润文回忆那一段岁月时说:我很喜欢俄罗斯的绘画,苏派的,我现在也很喜欢,再后来开始接触和了解到欧洲十九世纪以前的绘画,都给我震惊,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这些东西,开始研究它的突破口来自于中央美院。在八十年代也就是我们那个年代,中央美院真是一个画家的制高点,在那里我们觉得只要进了那个地方就可以学到东西,就会学到自己想学到的东西,的确也是这样的,老先生们治学的态度、治学的方法,传播艺术的热情都是其他地方没有的,我们去那里一年多一点的时间,我就把我的方法确定下来了,就是我到底今后要走哪条路给确定下来了,这是了不得的地方,有一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找到这条路,我在一年里就找到了,这是中央美院给予我的。

  在这个阶段,艺术家多注重技术的探索与完善。在约10年的时间里,郭润文把已经确定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和梳理,那个时候已经改革开放,可以看到原作,可以对我们所梦寐以求的大师原作面对面的进行研究了。郭润文说:这十年里头我出过国,到过美国,我如饥似渴的面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学习;另外那个时候西方很有水平、很重要的、很高质量的展览在中国美术馆,以及中国其他一些展览馆里边展出,这都是我如饥似渴的学习的对象。

郭润文 《回草原》92x152cm 1989年作 布面油画

  郭润文认为,最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是基础,技巧,油画本身的语言,“我认为如果说我是接受了这么一个方法,就是传统绘画的学习可能要走一辈子下去,我必须要把它最重要的一个元素掌握了,就是油画语言和技术,如果没有这个东西,我根本不用谈这个问题,因为学到这个东西才能够谈你对传统油画本体的理解,你才能够涉及到如何运用技术和手法来表现你对现实的看法和对生存状态的一种态度,于是我是在这个时间里面在研究这些问题。从材料到技术,到技法,我都在研究,摸索、在实验,十年以后我进入一个比较好的状态,我可以驾驭它了,我可以用油画这种材料驾驭我画面上的东西,过去是在试、在碰,经常会遇到一些失败的问题,到后来失败是越来越少了,每画一张作品我都可以把它从头至尾完整地进行描述之后并且得到成功,变成一个具有掌握这门技术能耐的一个艺术家。”这个阶段的代表作品包括《回草原》、《扎西进城》等。

  (2)上世纪90年代:油画语言结合个人体验探索观念表达。

  打下了坚实的艺术根基之后,郭润文“就要考虑到对所表现的东西精神领域深入挖掘的问题了”。于是就画出来一批《天惶惶地惶惶》、《永远的记忆》、《梦归故里》、《风尘的记忆》、《沉浮》、《出生地》等作品。这些作品中有着沉甸甸的怀旧情感,画面中布满斑驳的痕迹,这些都体现出艺术家这一阶段的心路历程。“那一段时间由于我对十九世纪绘画技术的研究,同时还有怀旧情绪在我心中的一种涌动,我特别关注的是一种痕迹,我觉得历史的沉淀就好比一堵风残的墙,它留下了历史很多的印痕、垢痕,这种印痕记录了这堵墙的历史,也记录了这堵墙的一个文明史,我们对这种痕迹非常迷恋的一种追求。我那个时候的绘画你可以看到背景、周围环境非常繁复,很多细节上的表达,这种绘画我画了一批。”

郭润文 《梦归故里》 121x116cm 1995年作  布面油画

  批评家杨晓彦曾写道:“此前的郭润文尚被划入以"古典主义"命名的那种风格范围的话,此后的郭润文则被视为属于90年代新风格的行列。在这个行列里,还有石冲和冷军两人,他们都用一种令人惊异的手法创作出了具有说服力的、同时又以价值为前导的杰作,从而表明中国油画已经初步摆脱了原来那种单一的"写实"风格。”

  (3)近十年:画面高度概括集中对人物性格的把握

  2000年以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注重当下生活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画面变得越来越简练,越来越概括,高度集中在人物性格的把握,又同时不失油画的魅力。尤其在画面背景中,省去了很多细节的东西,变成一个整体,但是这个整体的反而显得非常概括、非常深远,不管是黑背景也好,浅色背景也好,甚至完全利用白颜色的背景来表达,同样给人感觉产生一种深厚的积淀的厚重的感觉,并不会因为丧失了细节而削弱了本质上的一种厚重和绘画的深厚。这就是郭润文追求的概括性,绘画的概括性,他在这种绘画的概括性的高度提炼中表现本身最想表达的东西,郭润文强调,不是简略,是概括。

郭润文 《持花篮的女孩》80x50cm 2012年作 布面油画

 

  2、艺术价值:

  (1)新古典写实油画代表人物

  在欧洲新古典主义的油画传统里追寻写实的塑造感

  尚辉在为郭润文策划的展览中这样阐述:与前辈油画家那种在印象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寻求写实再现的方法不同,郭润文是在欧洲新古典主义的油画传统里追寻写实的塑造感。如果说,在他之前的中国数代油画家以学习欧洲印象主义光色的写实系统为主,直接画法使得他们在凸显笔触之中完成造型与光色的再现;那么,郭润文则远溯法国新古典主义时期对于符合古典比例的造型研究。他的作品尽力将笔触隐藏到形象塑造的背后,色彩也尽力在褐色调子里减弱光色的变幻。像抽象主义绘画试图表现潜伏在形象背后的抽象关系一样,郭润文也试图探寻人物造型形象那种内在的结构,并力求把这种内在结构处理得符合理想美的数理关系。他画面人物造型的生动性、写实的深度感,无疑都得益于他对这种隐藏在表象背后的数理关系的发掘与凸显。其实,他的作品已和现实的表象相去甚远,在他发掘和凸显那些形象背后的数理关系时,他已把对简约、静穆和高贵的精神境界的追求融入其中。郭润文对此强调,虽然手法是来自于十九世纪以前的,但是所表达的对象和所反映的画面的环境和人物是来自于现代的、当代的,跟我们身边有关系的一个状态,因此,我的绘画里边流露出来的那些人物也好、静物也好,它依旧是一个当下的现实状态。

郭润文 《大家闺秀》 180x115cm 2006年作 布面油画

  (2)作品通过写生完成绘画性创作

  郭润文的艺术创作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艺术创作与“写生”的微妙关系,说起“写生”,郭润文可是很有兴致,因为他们的“写生”活动不仅仅是艺术界老朋友们的聚会,更是成为了武汉市的一道亮丽风景,成为一个城市文化现象,而且到今年,郭润文和朋友们的写生活动已经持续了十五个年头。一开始完全没有想到绘画的写生活动,反而给他们留下了很多好的,更加轻松、真诚的作品。

  尚辉曾这样评论郭润文的“写生”:富有意味的是,郭润文的这些具有新古典主义意味的写实油画大多都是通过写生完成的,甚至于也可以说,他的写生过程也是逐步完成创作的过程。不论图像的生成、再造与传播如何发达,都永远不可能替代心灵通过眼与手对于外在现实的现场感悟与直接表达,而写生既是产生绘画激情的起点,也是画家直觉感悟对象并在这种感悟过程中发现创造性表达的重要过程。也可以说,只有画家身临其境捕捉对象的活性气息时,才能形成对于对象的想象、并在平面上塑造形象、赋予笔触以其艺术主体的精神与品格。

郭润文 《小婷婷》80x50cm 2011年作 布面油画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孟玉芳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