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相关文章:
郭润文重要作品分析:
1、《永远的记忆》
雅昌艺术网(孟玉芳)2011年写实油画拍卖市场中,一匹黑马横空出世,郭润文的《永远的记忆》在荣宝春拍的中国油画及雕塑专场,以550万元起拍,以1176万元落槌,创造了艺术家最高拍卖纪录的成绩,成为全场唯一过千万的拍品。
郭润文 《永远的记忆》121x116cm 1993年作
郭润文作品《永远的记忆》1993年作,121×116cm,布面油画,曾参加1994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油画展,获中国油画艺术奖,目前在郭润文艺术市场排名第一。这件作品是艺术家90年代精品之作,在郭润文艺术风格分期中属于中期,这一时期艺术家在卓绝的油画写实语言基础上探索观念上的表达,深入挖掘所表达事物的精神领域。此阶段的代表作品还有《天惶惶地惶惶》、《梦归故里》等。《永远的记忆》之所以拥有千万高价的市场价值,不仅与2011年春拍的炙热的市场行情有关,更重要的是,此作融汇了艺术家卓越的艺术语言,以及深刻的艺术情感。
郭润文自述:我的油画《永远的记忆》是缝纫机系列主题中的一个。画中的主角是一台残旧的缝纫机。缝纫机与我的生活休戚相关,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我描绘它,刻划它,实际上是在写我家庭的一段历史,发生在我生活中的一个故事。在我很小的时候家里就有这台缝纫机。那时的家温馨而富裕,当医生的父母虽薪水颇为可观,然而我母亲依旧一有空便在缝纫机旁忙碌,为我们姐弟五个缝缝补补。后来“*****”开始了,父亲被下了大狱,像他这样的知识份子被随便安个什么罪名下狱,在那个时候是十分自然的事情,但落到每个家庭都是深重的灾难,可以说我的家一宿之间坠人苦海。家里的东西一件一件的变卖,换来食物塞进我们永远饥饿的肚皮,然而那台缝纫机却被我母亲坚决的留了下来,任何艰难的时候也不变卖。靠着它我母亲为我们缝补四季衣裤,为别人缝这补那以此换来多一点的食品。许多个夜里我从睡梦中醒来,听到的第一个声音是缝纫机嗒嗒嗒……的滚动声,这美妙、温馨的声音伴我度过童年和少年,深深印刻在我的记忆里。我时常强烈地想把这段往事写出来,但我从未想过去画它——那台伴随我日日夜夜的缝纫机,它实在太平凡了。直到有一天我将它搬进画室里,置入一个特殊环境中,它立刻显示出非常独特的魅力,使我激动不已。之后我用了很长一段时间营造、深化了这个环境,无论从斑驳粗糙的背景到抽象的挂物,以及颇具象征意味的台面、设光、色彩的安排都尽量做到和我的感觉相吻合,尤其背景上“家书”的安排,台面上婴儿睡袍同缝纫机的呼应是我最为精心的设置,极力做到不温不火,搭配尽意,既点缀了主题,又使画面相得益彰,增添光彩,呈现出一种“逆境”下的温馨。实际上当这“立体的草图”确定之后,感情已得到充分展现,剩下的只是精心制作的活了。两个多月之后作品完成。我意识到实现了对自己历史的一个承诺。就作品而言,《永远的记忆》是幅静物画,然而其中却包涵着我对伟大母爱的崇敬这个主题,如果化解掉这个主题,这幅作品没有丝毫的意义。我不知我这幅作品是否激发了观众类似的感情,或者正在产生共鸣。如果是这样我将感到欣慰,这显示了母爱是人类共存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体现出伟大的力量。
2、《梦归故里》
郭润文 《梦归故里》121x116cm 1995年作
郭润文1995年作《梦归故里》,121×116cm,布面油画,此作在1996年首次进入拍卖市场,在嘉德春拍中以74,800元成交。2012年刚刚结束的春拍中,此作在艺融拍卖以575万元成交。《梦归故里》是郭润文的代表作之一,他向我们展示他对油画语言的独特理解以及他那精湛纯熟的技法。郭润文用强烈的明暗对比突出了女孩的轮廓。与常规表现梦和夜晚不同,郭润文用了类似伦勃朗和拉图尔的明暗对比法,可是在强烈对比的光线中,我们丝毫感觉不到紧张和冲突,反而更显得静谧和安宁。女孩在灯下熟睡,她正在梦中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那里是她出生的地方,那里有家乡的小路和河流,那里还有属于她的浪漫青春。
此作表现出的精致的画面语境和繁复的制作技术是郭润文作品的重要特征,郭润文是中国油画家中将‘宾卡斯技法’继承得最好并有所发展的画家,也是作品图式经常被模仿的画家之一,谨严的油画制作程序使得郭润文的创作非常费时耗力,但也为他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他在画面中追求一种神秘美,具有明显的神秘主义特征。他的人物形象极富意蕴,表现出深刻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这在写实画派中显示出独特性。
3、《天惶惶•地惶惶》
郭润文 《天惶惶·地惶惶》 134×119cm 1996年
郭润文1996年作《天惶惶·地惶惶》,134×119cm,布面油画,在2008年保利春拍中以179.2万元成交,而在2012年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春拍中,以322万元成交,增长79.7%。此作同样属于郭润文艺术风格中期作品,艺术家在这段时间里特别关注“痕迹”,他曾说“历史的沉淀就好比一堵风残的墙,它留下了历史很多的印痕、垢痕,这种印痕记录了这堵墙的历史,也记录了这堵墙的一个文明史,我们对这种痕迹非常迷恋的一种追求。”所以这个时期的作品背景、周围环境非常繁复,斑驳复杂。
对于《天惶惶·地惶惶》的创作背景,郭润文告诉我们:《天惶惶·地惶惶》是沈桂林先生这一次从保利拍卖公司拍下来的,这张画很早以前很便宜地卖出去了,卖给了一个台湾人,那台湾人又返回了中国,今年春拍沈桂林先生从保利拍回来,花了300多万,这张作品是有故事的。的确观念这个东西我是这样认为,它有一种引导性,有效性,它具有一种运动性和如何同国际链接的功能在里头,他有这种大的概念在里头,同时观念艺术要把观念引入到绘画里边,自然地引入到绘画里边去,成为你绘画中一个重要的亮点,必须发自于内心一种深刻的理解和一种感觉上的冲动,我是这样认为,这种观念的引入具有合理性,甚至还有共鸣的意义在里头。这张绘画叫《天惶惶·地惶惶》,画的是一张红色的作品,上面有很多玩偶,当中有一个玩偶被禁锢,被铁条禁锢在一个石膏做的襁褓里头,是什么意义呢?我为什么要回忆呢?因为这个绘画到现在快二十年了,那个时候我的女儿一天到晚生病,我是经常半夜起来把她送到医院去,因此我内心充满着一种纠结甚至恐怖,我只要听到我女儿咳嗽一下我就想完了,后面的事情就来了,只要她咳嗽一下,流点儿清鼻涕,马上接着就不可收拾,非要到医院就吊一个礼拜针或者住院,最后才慢慢好起来,因为我那一段时间内心是煎熬的,因此我把这种情感,这种煎熬和纠结,恐怖的心境,主要是用这个东西寄托,把它发泄出来、抒发出来,我选择这样的题材。“天惶惶,地惶惶”是我们民间里的一个符咒,你们可能不知道,过去我们小时候在大街小巷墙头上面,公共设施上面,电线杆上面经常可以看到这种符咒,上面写的是什么?就是“天惶惶,地惶惶,我家有个夜哭郎,过路的君子念一遍,一觉睡到大天光”。它是这么一个符咒,什么意思呢?天惶惶地惶惶这是一个说法,就像念咒语一样的,我家有个夜哭郎,孩子病了,在家里通宵达旦哭,怎么办?靠所有的人帮我把这个病给驱逐出去,于是我贴了符咒,过路的君子看到这个要念一遍,小孩病就好了,就一觉睡到大天光,是这么一个意思。于是你可以看到我的画面上小孩禁锢,红色的,首先你不看它什么意思,从画面反映出来的感觉,这种画是不安的。害怕、不安、上边有一些纸的残片,残片是什么呢?你可以看到雍正时候的中药方子,药同这些坠落的孩子、婴儿、玩偶放在一起,产生不安的情绪,一眼可以识别出来这是一种对病态的恐怖,我起的名字叫《天惶惶地惶惶》。我很喜欢这张画,我觉得这张画保佑着我的女儿,我女儿长大了,病好了,现在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孩,身体很健康。这张画现在又回到我的朋友这里我很高兴,于是拿到这里(美丽道)作为主要作品进行展示。
4、《地平线》
郭润文 《地平线》135×54cm 2007年作
郭润文2007年作《地平线》,135×54cm,这是典型的具有古典主义色彩的油画创作,在一片褐色调子中,一位年轻的姑娘望向远方,神情若有所思。艺术家把一束高光打在姑娘优雅的颈项,造型极美。从人物的比例来说,经过了艺术家的架构,比如说头和身体,整个的比例,稍稍地拉长一些;在服饰褶皱的处理上,通过艺术家内心的设计;画面粗中有细,远看细腻处近看笔触其实非常粗放,肤色处理得非常好,白的皮肤,血管等等,大家可以看到这样一个颜色的处理虽然很润泽,但是画得并不硬,这就是艺术家的艺术技巧。实际上是在很严谨的造型里边体现画家创作过程中放松,把他自己的书写性都放在里边。
此作属于艺术家近十多年来的人物创作,在艺术风格分期中属于近期,即2000年以后的创作风格。2000年以后艺术家的创作风格注重当下生活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并且画面变得越来越简练,越来越概括,高度集中在人物性格的把握之上。
改革开放以后,一直到今天,中国油画家做的最多的一件事情就是再度回到欧洲,回到意大利、法国来看欧洲油画发展的古典主义师承的路径,在这样一条路径中,郭润文先生是一个代表,他改变了我们原来学习写实油画的一个方向,他的色彩不是印象派光色的色彩,而是带有古典主义的理想美的造型,他的色彩也带有古典主义油画的暗调子,酱油色的调子,讲究唯美的形式。
郭润文最高调的地方是他通过写生完成他的一些作品,就是艺术家对于审美对象的感受,他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在这种感受过程中,把他的这种情感,把他对于艺术的思考甚至对于形象、造型的改变,色彩的设计都是在写生中完成的,但是写生并不影响他是一件优秀的作品,因为我们大家都提到蒙娜丽莎就是写生作品,在五年的写生过程中加入了达芬奇自己的创造。批评家尚辉认为,郭润文的油画的创造实际上比较接近欧洲油画本源的一些特色,这个实际上也是中国油画在发展过程中写实油画如何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地方。
(声明:本文版权归雅昌艺术网所有,网络转载请注明作者姓名和“来源雅昌艺术网”字样,纸媒转载请与作者联系,否则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作者:孟玉芳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