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祖籍山东的孟庆占,从小对泰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而1986年第一次登泰山的情形,更让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当时我正读天津美术学院,来泰山是写生、体验生活。”回忆那段时光,孟庆占仍是一番欣喜,“登上山巅,我第一次知道了什么叫‘一览众山小’,在山上遥望,感觉世间万物都是那么渺小,自己不过是世间的一个生物,当时感慨,即使自己有多大成绩也不要感觉了不起。”第一次登泰山的经历,让原本就谦逊为人的孟庆占,不仅感受到了泰山文化的博大,更在为人处事上懂得了要平和虔诚。
孟庆占第二次来泰安,已经是22年后,即在2008年的杜占晨孟庆占书画邀请展上。经历了20余年持之以恒的人文追求和学术理念,孟庆占对绘画、对泰山文化都有了新的认识,“绘画不只是用画笔在纸上表现世间万物,更主要的是借事物传达一种人文精神。一幅好的作品,不仅要技法好,还要有深度有内涵。”孟庆占的创作也一直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植根于“书法入画”的理法之中。
如果说1986年的写生,让孟庆占对泰山的了解,是从课本上的只言片语到了对风景名胜雄伟壮丽的感官感受,那么2008年再来泰山,他已经深刻的领悟到了泰山文化,孟庆占谈出了自己的感悟,他认为泰山包容了文化的多元性,道家、儒家、佛家并存而安,并能够相互交融和借鉴。历代书刻艺术,不仅是天然的书法展览,也充实丰富了泰山美的内涵,。雄浑博大、庄严伟岸的人文精神,陶冶着民族情操,激励着民族前进。正是泰山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完美融合,才使以万代瞻仰,普天同览,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艺术家喜欢泰山,因为泰山有着艺术家和学者取之不尽的艺术创作源泉”,“泰山没有华山的险峻,没有黄山的妩媚,但是泰山比较中正的。”“历代帝王身后都有一块匾:‘正大光明’。正才能大,所有大道都是正道,所以绘画也一定要绘中正的画,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而泰山给与他的启迪不仅如此,“作画讲究不偏不倚,但作画先做人,有中正思想的指导,才能在笔端流淌出这种中正之气,使画更加平和,更感觉亲切,没有怪气,没有邪气。”多了几分正气和大气。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