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气韵生动”为“六法”之首,“可居可游”为文人画家的追求境地。寄情于山水抒心中意气、胸中丘壑,便为文人画家的艺术之道。这样的艺术象征,决定了中国传统文人笔下的山水充满人性的光辉。而画家也通过山水,寄托着自 我的思想与处世之道。这样的传统思想,决定了画家笔下的山水,终究拥有与 众不同的艺术魅力。
传统中国山水进入 21 世纪,多了一份与时俱进,少了一点传统韵味。各种各样 的“实验”充斥着中国传统水墨领域,这也让传统的山水画渐渐淡出了人们的 视野,不可否认会对传统山水画的现代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但值得庆幸的是, 在这纷繁复杂的当代艺术潮流中,有这么一群执着于传统技法,追求着文人气 息的山水画家,这给传统山水在新世纪有了发展的契机。
谢锦华便是其中一员。
他研习传统笔墨,上至宋李成、范宽,下到清石涛、八大,乃至近人黄宾虹, 都为其笔墨的根源。在这可追根溯源的笔墨技法中,我们感受到的是他对传统 的热爱与执着追求。正是有了这份热爱,怀着一份执着,才使其作品在这艺术 商业化的社会中脱尘离俗,保持着可贵的传统趣味。作品反映出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执着追求自我理想的精神。
古人作画提倡“师法自然”。范宽在研习荆浩李成后悟出“前人之法,未尝不 近取诸物,吾与其师于人者,未若师诸物也。吾与其师于物者,未若师诸心”;郭熙强调“身即山川而取之”,“神于好,精于勤,饱游饫看”;石涛更是“搜尽奇峰打草稿”。这些都是“我师造物”之典型。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在当 下的艺术领域更为突出。艺术的与时俱进,让创作者足不出户便可饱览天下山 水而频出作品,摄影技术使某些创作成为可能的同时,也扼杀了某种灵感显现。
“写生”对于山水画而言,至关重要。但在当下的水墨艺术中,却似乎成为某种奢望。为了量产,许多创作者在科技的支持下,完成着艺术中的所谓“写生”,即便有着传统技法,也无传统之气韵,何美可言?
然而这其间,谢锦华却为一另类。在言谈中,笔者可以感受到他对写生的重视, 也可以感受到其中的那份执着。这种写生,并非常人思维中的游山玩水。所谓“奇峰在险境”,创作的灵感也只有在这里才得发挥。环境、风俗、气候成为写生 者面临的挑战,但艺术的追求足以克服现实的阻碍,富于感染力的作品才是这 样创造的。而这,或许才是谢锦华坚持写生与坚持深入险境写生的缘由。
“艺术家要成就大境界,一要有自己不断完善的思想体系,二要找寻到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笔墨语言体系”(谢勇)。这是留存艺术史或有所作为的艺术家的 共同点。当问及是否有意探索一种自我笔墨时,艺术家的回答是,现在自己还 处于求学阶段,是博取众家之长的阶段,自我笔墨的形成,需要在这样的深厚 基础上慢慢探索而来。这里我们读出了一种难得的求艺之道,在这个求变求异 以求凸显自我的当代艺术氛围中,这种静心求索的勇气与信念是难能可贵的。
所谓“字如其人”。在与艺术家的接触中,或许可以得出“画如其人”的结论。 江南的环境不仅创造了空灵的山水,也孕育了细腻的人性。艺术家笔下的江南 山水,情真意切,细腻中透露出作者的性情。在做到笔随我意的同时,也在无 意识中渗透出作者的本性思想,而这种本性,恰恰是江南山水的内涵精髓。这, 或许便是艺术家得天独厚的艺术财富。以笔者的一点拙见,这份财富可以是艺 术家探索自我笔墨的基础。当然,艺术家正年轻,艺术之路刚刚起航,我们无 法也不可苛求艺术家风格的即刻生成。只要心怀理想,执着追求,他日回望, 必有所成!
作者:吴爽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