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IART】手绘苏州,美到伤心

2015-01-20 00:00

生于苏格拉的英国女画家Elizabeth Keith,成长于伦敦。是以为自学成长的艺术家。28岁到日本游历,在当地出版了过百幅作品,之后游历了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用画笔记录了所见的当时当地的风土人情特别是清朝至民国初期的苏州,让我们看到原汁原味的昔日中国古苏州的风貌,狭窄的街道,悬挂的招牌,叫卖的小贩。熙熙攘攘……今日已难得一见!


春天,苏州,1925


夏天,苏州,1925



秋天,苏州,1924



冬天,苏州,1935



阊门,苏州,1925

阊门,乃苏州古城之西门,通往虎丘方向。 阊门,从清代乾隆年间的《姑苏繁华图》中可以看出,阊门内城门临阊门大街(今西中市),上有城楼,类似盘门城楼。外城门靠吊桥,瓮城为长方形,瓮城内另有套城,并还有南、北两个童梓门。南童梓门通今南新路,北童梓门通北码头。


山塘街,苏州,1924

三塘街——姑苏第一名街,有1100多年的历史。

传说相传明朝初立,话说虎丘山是由老虎镇守的,有一天狮子来到虎丘挑战老虎,要把虎丘山占为己有,老虎为保住虎丘山,请来七只狸猫(力大无比的神兽)帮忙,它们一起合力打跑了狮子并把它赶到了如今的苏州新区,即狮子山(故有狮子回头望虎丘一说)为了防止狮子再次来袭,老虎请七只狸猫镇守在山塘街每一里路的桥头。因此“七里山塘”又有“七狸山塘”之说。





观前街,苏州,1935

观前街,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地处苏州古城中心,去过但知道她的人并不多。如今商业繁荣,名店云集,古迹众多,以地处玄妙观前而得名;以汇集稻香村、乾泰祥、黄天源等多家名优特色的百年老店而名满天下;以地处碧凤坊——太监弄的美食街、苏帮美食誉满江南。



双塔,苏州,1935


苏州双塔,位于苏州凤凰街定慧寺巷,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是一对佛塔,系王文罕、王文华兄弟创建,一座叫舍利塔,另一座叫功德塔,由于建筑形式一模一样,因此又叫“兄弟塔”。苏州人也称双塔为“姑嫂塔”。每天到这里学修佛法或旅游观光者川流不息,曾接待过亚洲、美洲、欧洲诸多国家和来自全国各省市、地区学法者,旅游观光者更是不计其数。塔基和塔身上所雕铸的龙、雀等图案,造型精美,栩栩如生,在全国也绝无仅有,而双塔的塔刹之谜,更让其多了一份神秘色彩,成为点缀苏州古城风光名胜的一大奇观。如今此塔是江苏唯一作为文物保护的宋代建筑遗迹。



虎丘塔,苏州,1935


虎丘塔,位于苏州市郊,距今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葬父亲(阖闾)于此地,葬后3日,有白虎盘在上面,故名虎丘山,简称虎丘。虎丘塔,是驰名中外的宋代古塔,又称云岩寺塔,1956年重修时,在第三层夹层内发现石函、经箱、铜佛、铜镜、越窑青瓷莲花碗等大批艺术珍品。洞内石壁上面刻有“风壑云泉”,笔法潇洒,传为宋代四大书法家之一米芾所书。在千人石正北石壁上,镌刻着四个大字:"虎丘剑池",据说这四个字出自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的手笔。虎丘塔因为是座斜塔,也被称为“中国的比萨斜塔”, 苏东坡曾感慨:"到苏州不游虎丘者,乃憾事也。" 如今是古城苏州的标志。



绣娘,苏州,1936


苏州刺绣至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家家养蚕,户户刺绣”,在当时是一项普遍的群众性副业产品。技艺精湛的艺术家沈云芝(沈寿)是当时闻名苏州,闻名世界绣坛的一位绣娘,她新创的“仿真绣” 传誉海内外,曾得到慈禧加倍赞赏。

来源:I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