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胡勃:学者型画家当如斯(组图)

2015-01-20 00:00

人物名片

胡勃,1943年12月生于内蒙古扎赉特旗,祖籍山东莱州。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1963年毕业于内蒙古师范大学并留校任教。197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研究生班,1980年毕业留校任教。曾师从邱石冥、叶浅予、刘凌沧等先生。曾任民间美术系副主任,国画系工笔人物画室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骏马飞驰(国画)69×70厘米 2002年 胡勃

甲午年的马题材展览很多,这恐怕是最晚的一个。然数九寒天,北京燕京书画社美术馆的“鞍马颂·胡勃中国画展”人头攒动,置身于或白描、或工笔、或水墨的80幅马画世界,一股知性、内敛的气息与一种古朴、和谐的意境相交织,令人愈发咂摸批评家殷双喜对胡勃其人其艺的比喻:“老瓷器”,不温不躁,岁月练就。

在其作品如诗如画的表达中,观众看到的,不是技巧而是境界。这种由技术而达到的境界是中国画价值所在。所谓“正大气象”,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和精髓,亟须传承。然而这种气象从何而来,今天的绘画和美术教育应该怎样发挥这种审美的品格,这或许是研究胡勃个案最有意义的地方。 爱马画马

“我爱马,犹喜画马。自幼学画,便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以马为师,以马为友,以马入画。”胡勃如是说。

胡勃1943年出生于内蒙古扎赉特旗,先后在内蒙古师范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年(画)连(环画)系和中国画系胡勃工作室进行工笔人物画教学和创作达半个多世纪。如今,他的学生名满天下,很多早已是美术界知名艺术家,孙志钧、王颖生、刘金贵、王冠军……但他一向低调,说到办展总是“再三斟酌,生怕作品不成熟对不起观众”。“我们每次都问胡老师,您什么时候办个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孙玉敏说“学生们都替他着急”,终于,在他人生中的第六个马年迎来了这个小型展览。

草原人,天生就与马相熟。鞍马人物是胡勃画得最多也最久的题材。他笔下的马少有鞍、多洒脱;动物外形、眼神如诉。几十幅工笔、水墨,每一幅画的构图、色彩与马的姿势、神态各异。此外,38幅选自上世纪80年代两本连环画脚本的白描作品,方寸之间变化万千,更令人惊叹。它们取材于《战国故事》、《周处除害》,尺幅32开大小,构图却极富变化,形象生动,尤其是线描功夫深厚,表现繁杂庞大的战争场面游刃有余。或仰视、或平视、或俯瞰,千军万马的厮杀仿若就在眼前;众多人物、战马、旌旗、车驾,一条墨线生出万千形态。那些线条流畅,有速度、有质感、有温度,堪称洗练、精到。据说这些是胡勃在年连系任教时,为取得指导连环画教学经验,熬夜所绘的上千幅连环画中的一小部分。首师大教授郭继英曾在日本做过十几年的日本岩彩画研究,得到日本政府和艺术界的肯定,但他至今不忘当年在日本偶见胡勃几幅意笔画(白描)时的那种震撼,多少年过去了,他说自己从不敢舍弃中国白描。 以马为师

“这些展出作品只是胡勃创作的冰山一角!”有人“爆料”,这些都是他私下练笔的教学副产品。在胡勃先生家里,还有许多精美的水彩写生、水墨人物写生以及更为精彩的白描……据了解,2012年由中国美协主办的“浩瀚草原”大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时,胡勃的十几幅工笔力作曾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展示,其作品的宁静之美、深沉之美、辽阔之美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在内蒙古鄂尔多斯乌兰木伦河畔,有一幅高20多米、长70多米的大型壁画就是胡勃先生创作的,其场面巨大、人物众多,构图丰富,线条的骨力和支撑力尤值称道。

“一名优秀的老师,给学生一滴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胡勃常以老师叶浅予、刘凌沧、潘絜兹为榜样,孜孜以求,从不懈怠。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他主持胡勃工笔人物工作室时,为了技巧方面的创新、探索,总是不断琢磨,每当掌握了一种新的技巧,最多画一两幅,就转而尝试别的方法。也正是在寻找工笔画的写意状态和写意精神的过程中,他开始尝试写意画。而这批作品几乎从未示人,因他生怕某种具体的技巧限制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但其时他已经在高校工作了几十年,教学经验十分丰富。

与胡勃一家很熟的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说,前些年为了配合荣宝斋出版一本画册,他将从古代岩画到当代鞍马画的作品及画家进行了系统梳理,写出近5000字的学术文章。2014年夏秋,他又用了一两个月,拿着放大镜查阅古籍,从一位画家的视角撰写了解读“六法”的论文。这种做学问的精神,在如今的美术界也殊为难得。

“他画画尤其是那些大战争场面的作品从不起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人物系主任刘金贵回忆起当年他在胡勃工作室任助手时所见识到的真功夫。也正是在胡勃对教学思想和教学体系的坚守和影响下,他才练就了一手课堂示范时画白描不起稿、笔墨直取的硬功夫。

中央美院造型学院书记兼副院长王颖生教授说:“我到美院读先生研究生时,已在省重点大学任教多年,可我刚一进校就被撵下乡,到大凉山体验生活三个月,还必须交回上千幅速写作业……”他表示,当初正是得到了胡勃的鼓励,自己将写意精神引入工笔人物创作的实践才有所成就。

正是这样严格要求、因材施教的风范,使得他的学生成才率高,而且艺术风格毫不雷同。在全国第五届中国工笔画大展时,胡勃工作室12名学生中有11人送作品,10人入选,其中,金奖两名,包揽了工笔人物画全部金奖,银奖1名,铜奖2名,优秀奖4名,获奖率90%。

殷双喜说:“这样一个学者型的画家,中央美术学院工笔人物画的学科建设奠基者、带头人,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思想、教学体系,带出了一大批好学生,这的确是中国美术教育事业的财富。” 老骥伏枥

一个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有其渊博的学识、手头的功夫,完整的教学体系和创作理念,更重要的是他做人做事的态度和言传身教,是他对自己信念的那种坚守。几年前,中央美院壁画系在山西大同有个寺庙壁画的国家课题,胡勃先生与夫人闻讯后申请一起到大同做义工,不要任何报酬。年近古稀还有恐高症,终日待在几层楼高的脚手架上画,整整21天,他独自勾线完成了一面墙的千手千眼观音,期间因为担心上厕所会耽误时间,三伏天他连水都不敢喝。这不仅感动了壁画系的师生,也感动了大同人。

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前院长孙志钧、画家孙海晨都表示,先生的勤勉及其对学生如亲人般的关怀,对他们业务学习、创作理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影响,特别是做人的影响很大,让他们受益一生。

“一个画家在中国美术史上的作用和地位,不光看传承,还要看他给当代、给后人提供了什么新的东西、新的思考。”燕京书画社顾问王金钟说,胡勃笔下的马充满了人的感情,像父子、夫妇、兄弟,习近平主席提出“礼法兼治”,“礼”就是人们之间的和谐、温馨,胡勃正是坚守这种崇高的理想和信仰,从而成为有良知、有担当的一代名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愿他在艺术的原野上驰骋得更加潇洒俊逸。

来源:艺品天下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