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1-21 00:00
政通人和 马子恺 作
《泰山颂》季羡林 作 马子恺 作
前不久,山东省第五届文博会为著名书法篆刻家马子恺先生的“泰和宝玺——中国印”专门辟出一个展厅,此巨印一亮相,立即轰动一时。2015年元旦前夕,适逢马先生巴黎卢浮宫书展归来,我便慕名前往,了解到了“泰和宝玺”的诞生过程。
15年前,马子恺先生怀着对先贤之崇敬,将自上古的少昊、大舜至明清的邢侗、刘墉等60位山东籍历史先贤之姓名、小传,用与其人同时期的文字篆刻玺印60方,在济南展出震撼艺坛。此展的成功举办让马子恺下定再为弘扬中华文化作出一份贡献的决心,恰巧当时他看到了一则泰山墨玉被发现开采的新闻,于是便赶赴泰山考察文化遗迹和泰山玉。李斯的小篆碑刻、唐玄宗的《纪泰山铭》等名胜古迹和适宜印玺篆刻的泰山玉给了他灵感,当即萌生出用泰山玉和中华古篆刻制中华巨印之意。
2014年山东省第五届文博会开幕在即,历经15年思考创意的马子恺打算自筹经费将刻制泰山玉印的计划付诸实施。盛夏酷暑,他带领众多弟子10余次赶赴泰山多家采玉厂矿寻玉,但因要求的玉料太大,许多厂家皆望而却步。距文博会开幕的日子越来越近,大家都很焦急,因组委会已把这尊巨印作为文博会的标志向社会公布,许多人士都盼望一睹巨印尊颜。有一天马子恺约几个学生驱车到泰山脚下一处小木屋观景,竟意外发现小院中屹立着一块巨大的放着亮光的泰山墨玉原石,马子恺仔细查看后登上此石高兴地说:“就是它了。”他马上找来这里的段姓户主,得知其也是一位个体采玉厂主。户主听了马子恺关于“泰和宝玺”的规划后,十分钦佩这种文化创意,觉得能参与此事是莫大的荣幸。
马子恺选用不同时期的金文和篆书一连几个昼夜书写了20多种印文,最后选定用中国年代最长久的周朝春秋时代的文字来书篆。书写成印文后,他又聘请专业人员复印成工程图纸,再请技术人员按1比1的比例刻成小印,而后放大复印,再上石勾勒篆刻、修正字形、打磨抛光上金粉。历经数月的呕心沥血,马子恺终于完成了“泰山宝玺”的创作工程。为此,他的体重整整减了13斤。
此印以泰山墨玉为印材,高度为1.545米,是泰山海拔高度的缩影,印四边周长为2.565米,寓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名贵红木印座高0.65米,寓意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印座四周雕刻的波涛水纹喻祖国的江河湖海与山岳并美,印面用古篆篆刻“政通人和”(见图一)4字意在为当今盛世奉上美好的祝愿,印的四周用中国年代最长的周朝的文字书刻季羡林先生的名作《泰山颂》(见图二)。为此,特将此印命名为“泰和宝玺”。再赏其书篆之妙,其杰作取法高古且能出古入新,寓变化于齐整之内,藏奇崛于方正之中。用刀巧拙随心,圆转如意,章法上既有险绝又合乎平正,用字在灵妙的变化中又字字有来历,方寸之中,气象万千,古气浑穆中文气厚重、灵气溢扬。边款创作亦丰富多姿,显大家手笔,加之选文特具古雅之文韵,更令人品读之中陶醉其中,意味无穷。
来源:艺品天下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