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1-21 10:16
华夏收藏网讯 筷子之于国人,再熟悉不过,但筷箸文化之于国人的现代生活,却被忽视已久。为唤醒人们对筷箸文化的重视,上海筷箸文化促进会计划在2015年将筷箸习俗申请为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加以保护。据上海民间民俗藏筷馆馆长蓝翔介绍,我国有文献记载的用筷历史有3000多年。
一直以来,筷子皆为国人的日常餐具。最初,它不叫筷子,而称“箸”或“荚”,在数千年使用过程中,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筷箸文化”,并成为中国古老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将其申请为“非遗”加以保护,理所应当。
观“筷箸文化”,由古至今,体现了诸多美好寓意。如古人结婚要陪嫁筷子,旨在“添筷箸,定良缘”,当时民间流行“筷子快子,快快生子”的吉祥之语;送恋人筷子,寓意“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送孩子筷子,寓意“筷长筷长,快长快长”;送朋友筷子,寓意“平等友爱、和睦相处”……筷子寓意如此美好,现代人却知者甚少。
长久以来,使用筷子已形成礼仪和习俗。如筷子的摆放便有不同讲究,有的地方将筷子横放在碗碟之上,表示 “酒足饭饱,诸位慢用”。有的地方若将筷子放在碗的左边,则表示已经吃饱。另外,使用筷子也有许多约定俗成的禁忌,如忌讳使用长短不齐的筷子,或是用筷子指人、用筷子敲击碗碟、将筷子插在饭头上、将筷子颠倒使用等。
时至今日,关于使用筷子的规矩与禁忌仍为不少人看重。很多时候,禁忌文化也可视作重要的民俗文化,因为它会影响到人际交往的和谐。
事实上,对于小筷子上的大学问,国人中越来越呈现出知者甚少的趋势,“筷箸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影响日渐式微。与我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日本十分重视保护“筷箸文化”,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机构进行研究,还把每年8月8日设为“筷子节”。韩国也有人声称,筷子是他们祖先的发明。中国的“筷箸文化”已经成为日韩竞相争夺的一项文化遗产。因此,上海为筷箸文化申遗可谓正当其时。
何勇海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