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02 00:00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打动人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有些作品,在我们看来也许算不上美,但所折射出的情感内涵却足以震撼人心,就如这幅在母亲迷离之际,儿子深情怀抱母亲的作品。让我们静下心来,听本文作者细细讲述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对这幅作品的理解与感悟。相信,读完你也会泪眼朦胧。正如本文作者所说:它给人们特别是摄影人的将不仅是生命悲欢的痛彻心扉,更有对艺术高峰的重新认知和感悟。
这幅名为《母亲》的作品是我偶然在一个博客里看到的,作品里的老人是摄者王敏丽的婆婆,2013年9月,79岁的婆婆被确诊为肝癌晚期。“自打婆婆得病,我和爱人一边护理一边为她拍下人生最后一段路程的纪实片,当婆婆出现心衰的那一瞬,我抓起身边的相机……记录下人世间最最令人心碎的生离死别——母子深情的一抱。”王敏丽在博客中写到。农历腊月二十七老人出现了心衰,那一刻儿子含泪紧紧地把母亲抱在怀里……两天后老人离开了人世。
前不久,王敏丽所拍摄的《母亲》参加了微信“凡是摄影”【亲人】微影赛,获得一等奖。评委们称这幅照片是所有投稿中唯一获得多位评委一致通过、让他们过目难忘的作品。博客在短短数小时内便收到许多网友的留言评论,网友原崇德在感动之余欣慰地说:获奖,实至名归!
看过照片后我情不自禁地写道:看了王敏丽的照片《母亲》,我流泪了,我没有去擦掉,任凭它默默地流,《母亲》得奖了,是必然的结果,是拍的有多漂亮吗?不是,是技术发挥得很好吗?也不是,我想能使人潸然泪下、能使人为之撼动的照片已不是“技术”发挥可以达到的境界,更不是“漂亮”能够承载的份量,“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打动人心,让人们的灵魂经受洗礼。”一定是这样,作品的朴实、内涵的真性已经达到足够的高度,得奖对于作者来说,更多的含义是对生者的安抚、逝者的告慰,作者按动快门时的泪眼婆娑仿佛一直停留在取景器后面,并温暖着冰冷的相机!
“后来,很久我们都不愿意触碰这些照片,因为每看一次都心痛不已(王敏丽语)。”如果不是参赛,如果不是获奖,《母亲》将永久珍藏在王敏丽及其家人的心里,而巧合的机缘让你、让他、让我、让我们看到了《母亲》,让《母亲》珍藏在了更多人的心里。我们同样不忍心去触碰这张照片,相反是照片触碰到了我们的心,触碰到了我们的情感和灵魂,使观者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们应该感谢王敏丽,是她作为摄影人的责任和人性的灵动在“婆婆出现了心衰那一瞬,”果断地“抓起身边的相机……”为我们“记录下人世间最最令人心碎的生离死别……”
对于一幅摄影作品来说,《母亲》的作用已经足够了,它使人们在为母亲的离去而痛惜之时少了一些缺憾,在为《母亲》的真性感动之余又多了一份思索——这就是艺术高峰的辉映吧!《母亲》带给心灵的涤荡远远没有结束,它的余波将扩散久远,它给人们特别是摄影人的将不仅是生命悲欢的痛彻心扉,更有对艺术高峰的重新认知和感悟。
◎毛国华 文/王敏丽 摄
来源:搜狗搜索-人民摄影报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