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2-02 10:46
华夏收藏网讯 小时候过年贴春联、放鞭炮、扎彩灯是很有乐趣的事情,可最让小伙伴兴奋的还是买年画,贴年画。小孩子对年画有种独特的偏爱。因为当春节过去以后,春联被风吹落了,彩灯也在门前的灯杆儿上摘下了,鞭炮更随着炮响消失了,唯有那年画,留在墙上每天都在欣赏,直到来年春节,才被新的年画所取代。
据记载,年画是伴随着年产生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凶猛的野兽叫“年”,头长触角,异常凶猛,经常在岁末的时候来伤害人类和牲畜。人们为了躲避“年”的伤害,在除夕这天在门口贴上火红的对联,燃放爆竹,在除夕夜一家人围坐一起守岁共同抵御它的侵袭,逐渐地除夕夜全家人守岁成为了一种风俗,过年也逐渐兴盛起来了。
根据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观念,人们认为门户上应该有个神灵替人们把守门户,于是在秦汉之际就把传说中的神荼、郁垒请来替人们把守门户;后来,一些武将也被请出来做了门神;随着人们审美的逐渐提高,对于门神的形象也更加具体化,形象化,许多文官也被请出来做了门神。有了武门神、文门神,人们觉得还不过瘾,又在套间房门上贴起了喜庆吉祥的画来,这样年画逐渐产生,而且内容和形式也更加丰富起来。
苏州的雕版印刷技术已有近千年的历史,至明代苏州刻印的戏曲、小说、插图盛行于世,桃花坞木刻年画即由此逐步形成自己独特风格。清雍正、乾隆年间进入全盛时期,被称为“姑苏版”年画。苏州桃花坞成为我国南方的年画中心,与天津杨柳青相互辉映,世称“南桃北柳”。2015年的立春是在2月4日,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迎新春桃花坞木刻年画专题展”便在此时拉开帷幕,展出作品约三四十幅。
桃花坞年画优美清秀、严密工整,在诸多方面有别于他处年画。构图上近似国画,但又不同于国画,以木板套印技法,图案精巧饱满,色彩明快靓丽,造型生动,寓意深刻,具有质朴浓郁的江南水乡气息。她的题材比其他地方年画丰富。如:祈福迎祥类,虽然不是主要特色,但也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其中《麒麟送子》和《刘海戏金蟾》最有代表性。驱凶避邪类,如《门神》、《关公》等。
时事风俗类,是桃花坞年画的一大特色。有四季民俗类的《春牛图》、戏剧场景类的《游园惊梦》、神仙菩萨类的《天官赐福》、风光名胜类的《姑苏万年桥图》等。此外还有渔樵耕读、动物呈祥、花卉草木、美女佳人、童子游戏之类。这真是:“画尽吴地风情,彰显江南特色;终露吉利喜庆,妙绘财神菩萨;无论农事时事,也画古今逸事。”
中国的年画充满了大自然的泥土味、蕴藏着浓厚的中华文化底蕴,是绘画的原生态,和京剧、书法一样,是中国的国粹。被人顶礼膜拜的西方现代绘画中的核心元素,中国的年画中不也是随处可见吗?或许,正应了那句古语“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物质和精神极度贫乏就不用说了,现在的孩子谁还会去做这样并不太好玩儿的游戏?
我们在成长,岁月也在成长。
如今,很少有人家在年三十的时候贴年画了,即便偶尔张贴那么一张两张,也仅是对富丽堂皇的居室内的一种小装点,年画曾经固有的那样一种质朴与生活韵味,已经随了岁月的老去而荡然无存。
而我却永远记住了年画,以及与年画有关的点滴岁月,并常常把这种岁月当成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断激励、鞭策自己,在充满荆
棘与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前进,前进,
再前进,并愈发不屈不挠起来。
(张云林)
时间:2月4日起(为期一个多月)
地点:苏州工艺美术博物馆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