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摄影家刘晓文作品欣赏
摄影作品欣赏
摄影作品欣赏
hrblxw
欣赏国内外摄影佳作
刘晓文,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高级讲师。从1984年开始旅行摄影。尤喜徒步旅行,爬山、涉险。足迹走过中国大陆二十二省。热爱人文旅游与自然探索。数十篇(幅)通讯、散文、游记、照片发表于大陆、香港多家报刊与网站。1990年北京《中国旅游》杂志“当代徐霞客” 栏目中登载个人专访。2003年3月《天津教育报》登载个人专访《一个女教师的行者情怀》。
刘晓文 中国摄影师 中国女摄影家协会会员 天津摄影家协会会员 天津政协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 高级讲师。 摄影采风特别关注历史人文 游历中国二十三省。 曾在大陆及香港多家报刊发表文章及照片数十篇(幅)。
个人主要网页: 《刘晓文摄影作品欣赏》 《刘晓文—用镜头记录华夏文化的行者》(国际在线网站)
媒体关注情况: 1990年北京《旅游》杂志“今日徐霞客”栏目登载个人专访 2001年天津河北电视台专题报道 《小相机里的大世界》 2003年《天津教育报》“三?八”节整版专题报道《一个女教师的行者情怀》 2006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文化频道》“艺术家栏目”专题报道 《刘晓文—用镜头记录华夏文化的行者》 2011年12月20日《今晚经济周报》C8版发表个人专访 《用镜头讲故事的人—访天津摄影名家刘晓文》 2011年12月20日在天津大学王学仲艺术研究所举办个人摄影展 器材:尼康D90 镜头16—85mm
|
母亲的偎抱
生命的轮回 山西晋祠
诗意小阶 安徽黟县
竹
烟雨迷蒙新安江
摄影我喜欢写实,唯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没有粉饰夸张。尽管时过境迁,它带给我的却是对真实自然的怀想与快乐的忆念。此次不巧赶上下雨,但新安江呈现出一种别样风景。 四月底的新安江一片烟雨朦胧。出没在云雾中的是漫山遍野的浓得化不开的茶树绿。沁人心脾的茶花香从山上飘洒下来,弥漫在江面上,一路伴我前行,那是何等惬意!青山如黛, 江迴峰转,移步换景,新安江两岸宛若画廊,充满浪漫诗意。 新安江,一条美丽温和的河流。她没有黄河的粗犷,没有金沙江的狂野。但她多的是细腻与温婉,它滋养着徽州这片人文积淀深厚的沃土,给旅游者带来无限喜悦与美好的心灵享受。当然也更激发起我们的创作灵感。 感谢新安江的丰厚馈赠,仅以此组照片回报于万一。 |
东边下雨西边晴
江边画里有乡村
满江烟雨满江情
奈何找寻它日梦 皆在新安烟雨中
青山绿水绕村舍
烟波浩淼千岛湖
疑是蓬莱到近前
云缠雾绕画中行
圣湖纳木措 青海湖是美丽的,羊卓雍措是美丽的,纳木措也是美丽的。一样的湖光山色,一样的波光粼粼,一样的明净澄澈。 如果千篇一律地去描绘纳木措的湖光山色,那将流于一般的风光摄影,纳木措只是一个风光不与四时同的美丽湖泊。 但纳木措又不一样。不仅因为它是在海拔4718米,高山雪水纯洁无比, 也不仅因为它是仅次于青海湖的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纳木措的美更在于它的精神。在于它作为圣湖在藏族人民心目中的圣洁地位。在这个地方,人与自然的关系亲近到人可以像对神一样与纳木措进行心灵的对话。宣泄内心的情感,向圣湖祈福求灵。 因此我试图通过几个侧面描写来表现纳木措的精神气质,也表达我的崇敬。 进入那根拉山口时,那挂满山坡的的五彩经幡在湖面上吹来的凛冽的寒风中飞飘,呼啦啦的风声表现着强烈的震撼。逆风中望过去纳木措却宁静而又庄严。动静之间充满强烈的精神张力,敬畏之情油然而生。 湖边高大山崖上挂着的无数哈达,那是信众们用石头裹了哈达投上去的。我在仰望它们的同时也不由得心生敬意。 几个藏民从停车场奔向湖边的匆忙身影吸引了我的目光。我从连拍的一组画面中选取了一张。从那极富动感的画面可以想见他们对圣湖渴望已久的急切心情。 还有在玛尼堆旁那几个藏民。那个男人虽然背对着画面,但那专注凝望的神情都写在背影上。那两个妇女微笑中的虔诚表情深深吸引了我。 他们从什么地方来?走了多远的路?此刻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他们已经站在向往已久的圣湖旁。了却了积久的心愿。同时祈福祈愿带回给自己的家人。 他们在凝望圣湖和远处的雪山。而我在凝望他们。想象这个画面背后的故事,这个民族单纯而又深邃的精神世界。 这里边深层的宗教含义不是我所能完全理解的。也许穷其一生也不能尽然。然而我想这也正是西藏、正是纳木错的魅力所在。 |
径通幽(安徽木坑竹海)
最美原生态—婺源纪行
长滩
村边大树下
村边的水稻田
村西的石板路
古民居
古桥古树
古桥和路亭
古桥头的香樟树
静穆
水墨理坑
细雨迷蒙





月亮湾
来源:摄影作品欣赏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