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读礼记,懂礼仪

2015-03-09 00:00

■ 点击上方“拾文化”,与我们一同重拾文化信仰


还记得孩童时代就经常听到那些耳熟能详的话“尊老爱幼”,“礼尚往来”“礼貌待人”么?读罢《礼记》后才发现均出于此。《礼记》对我们在生活中处理人与人,甚至是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应注意的礼仪都有着很大的帮助。选取以下五则,不妨一读。


贤者狎而敬之,畏而爱之。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注释】

选自《礼记·曲礼上》。狎:亲密的意思。憎:嫌恶的意思。

【译文】

对有德才的人要亲近而且敬重,畏服而且爱慕他。对于自己所爱的人,要能知道他的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要能看到他的好处。

【赏析】

这里向世人讲明了与人交往的行为准则。反对那种只看到别人缺点,而不看重别人优点的小人,这种人其实自己本身就有许多缺点,为了掩饰自己,才大大贬低别人。强调对每一个人的态度要客观公正,全面认识,善于发现自己所亲近的人缺点,积极寻找所恶人的优点,这样就不至影响自己对人的判断,才能使自己正确把握与人交往尺度。




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注释】

选自《 礼记·曲礼上》。让:歉让。怠:懈怠。

【译文】

那些能博闻强识而且能礼让的,修身行善而且不懈怠的,可以称之为君子。

【赏析】

做一个高尚的人,不仅要学问高深,而要品德高尚,这样的人,才能受到人们的尊重。在强调君子必须具备德才学识修养的同时,我们不妨从反面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缺乏学问道德修养的人,妄尊自大,没有礼貌,不懂礼仪,言行随心所欲,没有约束,他还能被社会接纳吗?不能,肯定无法在社会上立身处世。所以君子只有博学识广,以礼制欲,循礼而行,才能称之为君子。




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


【注释】

选自《礼记·王制》。论之:考察他。

【译文】

凡是选用人材,须先考察他的德才,考察明白之后,才分派工作,胜任工作后才铨定爵位,然后给予相应的俸禄。

【赏析】

论述选拔人才的方法。这种选用人材的方法和我们现在的聘用人才制度有相同点。聘用人才,首先要求德才兼备,经过多方面调查考核,确定德能的高下之后,才决定是否录用, 再根据能力的大小,岗位的重要与否,最后给予相应的待遇。




知为人子,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然后能使人。


【注释】

选自《礼记· 文王世子》。

【译文】

能知道作一个好儿子,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父亲;知道作一个好臣下,然后才能做一个好的君主;明白如何为人做事,然后才能使唤他。

【赏析】

人的一生在不停的变换着自己的位置,由最初的为人子到为人父,兼有双重身份。只有做了父亲之后,才体会到当初父亲的谆谆教导和良苦用心是多么的不容易。以此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合格的儿子,以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同时也在督促自己为子女做出表率,以实际行动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培养子女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以上的为人臣,知事人都是同样一个道理。所以说,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解不开的问题时,不妨换个角度去认识,去思考,可能得出满意的答案。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注释】

选自《礼记 ·学记》。俗:风俗。

【译文】

君子如果想要教化人民养成良好的风俗,他一定要从教育入手。

【赏析】

论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关系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 能使人民提高学问道德修养,明白事理,尊守道德通过教育准则,有助于良好社会风俗的形成。教育是强国之根本。从古到今,教育都是人通向进步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文明发展的催化剂。


拾文化采编

转载请注明出处

投稿请发送至邮箱:laigao@10wenhua.cn

来源:拾文化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