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新科技让春晚不仅热闹 更有艺术范 全息投影领衔有看头

2015-03-09 09:27

◆程国政 梁依云 文 姜锡祥 摄

刚出元宵,不少人还对今年春节的各类节目历历在目,科技带来的视觉盛宴还是大家微信、微博上热议的话题。比如在全息投影技术支持下李宇春完成的歌舞《蜀绣》,一人变四人的逼真效果让人意识到:用心“玩”科技,才能呈现最艺术的效果。

●本世纪以来,全息技术迅猛发展,央视春晚则成为它出名的重要舞台。早在2010年的春晚,全息投影就让春晚有了艺术“大片”效果。

全息技术其实是一种光的产生与反射技术,春晚舞台上的全息投影是一种无需配戴眼镜的3D技术,观众可以看到立体的虚拟人物。它需要全息立体投影设备,投影设备将不同角度的影像投影至一种国外进口的全息膜上,利用角度的变化就能让你看到舞台上出现四个李宇春了。

2010年春晚实体造型退出舞台,王菲唱歌时背后的那颗悬空水滴中的葱翠大树、《对弈》背景中爆炸的火球、真实的南方街道,还有那墨竹弄影、《荷塘月色》那摇曳的荷花,全靠全息、LED、3D等新技术支撑艺术化了这部舞台“大片”。

●全息投影是科学“新贵”,之所以能呈现出突出的艺术效果,关键是背后设计的用心,没有基于文化内涵的巧思,再先进的技术也无法大放异彩。

何谓用心?至少应具备灵性、敏感,并深谙中国味道,至少有了这三个特质,方可驰骋艺术疆场,呈现出出神入化的意境来。2010年春晚,我们看到的舞台春色满园、意境优美,中国风劲吹,但繁花褪去、灯光熄灭,其实舞台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这种美轮美奂的舞台,假如没有一颗中国情愫和韵味浸泡了许久许久、晶莹剔透的艺术玻璃心,很难做到如此原汁原味、出神入化,让人大呼过瘾并余音总在绕梁的。

2012年春晚更是将这种新技术“拼”到了极致,大量的LED拼接屏,大型的工程投影、水雾、烟雾、激光等等,全场费用超过1.2亿元。但想出彩,仅有技术远远不够。技术可以完成各种特效,但真正让观众觉得美轮美奂,就得用艺术心去参透、去拿捏并细细酿造了。

●所以,为了给国人端上丰盛的“精神年夜饭”,技术和艺术的“联手”不仅要默契十足,还得早做准备、用心配合,才能保证细节到位,做到最佳舞台效果。

于是2012年的春晚策划在2011年初就开始了;设备进场、调试搭建2011年9月份就已经按部就班的进行中。专家解释,别看电视机前的舞台生鲜有活,其实灯头、反射膜之类的位置、角度等等摆弄起来很枯燥;2012年春晚满台的LED大屏让台上演员宛处立体画面中。可是,LED拼接屏的显示屏颗粒还不够细,艺术创作人员就更需敏感和灵性来配合,并深谙技术特点、自如驾驭艺术才行。

那些升降的可用来当幕布的柱子可谓是春晚舞台上最大的亮点,一升一降、此升彼降之间,大到宇宙星空小到花瓣微尘,全能在观众眼前纤毫毕现,主创人员之一陈岩把它比作大幕,说:“晚会导演要在这块大幕上放一部大片。130多根升降柱,因了不同的造型和灯光,一会儿是墨竹丹青,瞬间又钱塘涌潮,先进的技术能让你的创意在4秒钟内倒转乾坤,勾勒出天上人间,实现与每个节目的无缝互动,创意出令人神往的舞台效果。”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