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6 11:46
华夏收藏网讯 “收藏有风险,入圈需谨慎!”虽说玩收藏,信誉是第一生命,很多藏家也把信誉看得比命还重要。即使是这样,这个圈子也被假货、仿品深深困扰。千百年来收藏圈子形成了自己的规矩:一般一旦成交是不退不换不承担责任的,除非你事先已与卖家进行了约定。如果买到假货怎么办,很多人会说那就打掉牙和血吞。今天,我们就聊聊打假的故事。收藏是一种文化,是一种智慧,是一种修养,更是对个人眼力、智力、魄力的一种考验。
第一位主人公李云龙
1979年出生的李云龙是个翡翠爱好者。在同龄人都还热衷玩电脑游戏的时候,他便开始逛古玩店、珠宝展,自己摸索着研究翡翠。对他来说,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看到有人把假货冒充天然翡翠骗人。在他眼里,翡翠不仅是大自然给人类的瑰宝,更是凝结了开采者和雕刻者心血的工艺品。
2010年2月份,刚刚过完年,李云龙开车到沧州看朋友。到了沧州,李云龙就在提前订好的酒店安顿好,下楼等着朋友一起吃晚饭。等待的时间里,李云龙就在酒店大堂里面转悠开来,正好看到一家卖翡翠的店。“正对了我的心思,我就走进去看看。”这一看不要紧,他一眼就看到一个手镯有问题,“主要是颜色不对,肉眼就能很清晰地看出丝瓜瓤结构。”懂翡翠的都知道,丝瓜瓤结构是染色的典型特征。店主看到他眼睛盯着这个手镯,便主动介绍这是天然翡翠。李云龙再三询问,店主一口咬定这就是天然翡翠,如果是假货双倍赔偿。听到这里,李云
龙花了2500元买下了手镯,还要店主一定要注明这是天然翡翠。朋友知道后,都觉得李云龙是被店主气到了,意气用事,笑了他两句。两天后,李云龙回到了天津。
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谁知道3月15日,李云龙带着B货翡翠手镯和国家鉴定书又回到了这家酒店。这次,他是打假来的。因为是有备而来,加上相关部门的介入,最终李云龙取得了胜利。
然而这些天的误工费、路途往返、住宿远远超出了赔偿的费用,可以说李云龙的这趟打假入不敷出。“当时就是觉得特别生气,我没遇到就算了,遇到了一定要给卖假货的人教训。”他说人们总说翡翠假货多,导致许多喜爱它的人不敢入门,而一个行业如果没有新鲜的血液进入,总有一天会没落。“我不希望翡翠这样美丽的玉石因为假货而变得无人问津,虽然我的力量有限,但是我相信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他说至少那家店主不敢再卖假货了,这就是他的成功。
第二位主人公马鸣
关于艺术市场上的假画,早已是多年来大家说烂的话题了。作为和共和国同龄的画家,马鸣每次谈及假画,既愤慨,又无奈。
十年前,马鸣第一次发现自己的作品被假冒。不仅如此,这些假画还堂而皇之地挂在网上明码标价进行叫卖。不久,马鸣发现一些画廊里和拍卖会上也频频出现他的假画。“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也就北京、河北会有我的假画。”随后,马鸣根据网络上留的卖家地址查到,山东、山西甚至广东、内蒙都有他的假画。出售和制造马鸣假画的人遍布全国许多地方。那些画,粗制滥造,十分恶俗,马鸣觉得实在不能容忍,不仅是自尊受到伤害,自己对艺术的真诚也被亵渎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不久后便有以前的购画者向他退
画了,原因是与网上的价钱相差太多。马鸣耐心解释那是假画,但没用,他只好退画退钱。
马鸣愤愤不平,便请人做了一个意在打假的个人网站,将几十幅作品清晰大图上传。本意是希望大家通过比对,能够认清假画。此外,马鸣还公布了一个邮箱,特意注明请大家将手里的画拍照发给他,他来鉴定是否赝品。这一措施开始的时候效果十分好,很多书画爱好者发来照片请马鸣鉴别。“让我没有料到的是,先后收到的近五十幅照片,无一例外竟然全部都是假画!”而由于马鸣挂在网上的大图清晰,一时间,网上的假画竟又一次泛滥,卷土重来。马鸣叫苦不迭,赶紧把网站撤销,算了算,这个网站仅仅存活了四年。
第三位主人公杨建清
杨建清的红色收藏在圈子里可是“鼎鼎大名”,至今他开了三个红色收藏展览馆,免费向市民及游客开放。但很少有人知道,杨建清也是一名年画打假的卫士。
2001年的一天,杨建清和往常一样去沈阳道的古玩市场,他想看看今天能不能碰到好藏品。正走着,杨建清看到前面街角有一堆人围在一起,一问才知道那是个卖年画的摊位。“正好我也需要年画,就走进去看看。”摊位上有两个人,都在忙着收钱、包年画。杨建清一看很多年画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作品,有一些他也没有,便向摊主询价。摊主告诉杨建清年画25元一张,随便挑。听到这话,杨建清心里嘀咕上了,他知道这样的年画当时的市场价已经在100 元到150元了,这里的年画价格这么低肯定有问题。他仔细一看,这些年画是仿制的,然后用茶水熏制做旧。这样的年画根本不值钱,然而很
多人在选,有些人甚至买了好几十张。古玩行有个规矩,别人在交易时,不管你认为对还是不对,都要保持沉默。可是看到那么多人要上当,杨建清就着急了,不管规矩了,张嘴就问摊主:“你这是真的吗?”搭话的摊主一愣,杨建清就知道这些年画肯定有问题。
为了给大家提醒,杨建清提出如果年画是真的,他就全要了。摊主一听也知道遇上明白人了,就跟杨建清打哈哈。这时,旁边听到他们对话的,许多人都明白过来了。一些人细细看了看手中的年画,便放下走了。有一个人离开,便带动很多人陆续地离开了。
“人们都有个从众心理,觉得大家都买肯定就是真的,价格这么便宜都想着捡漏。”杨建清在大家头脑发热的时候,出声提醒让很多人避免了上当。
来源:华夏收藏网-市场行情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