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6 12:01
江宏伟是当代花鸟画家中有代表性的人物。他的艺术可以称为现代中国国画精雅风格的典型。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年轻的画家即以深幽的意境、内美的素质、典雅的风格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在中国画界绽露头脚,博得赞誉。20年来用一种“只顾耕耘,不问收获”的心态,在画室里劳作着,对于人们很在乎的权威报刊、电视传媒的评介宣传以及就此可致的界内外的地位头衔,他都以一种平常心对待之。十余年来他已有几本精美的画集出版,写了一些自己作画心得的文章,他的文章和他的画一样绝无躁动之气,不去指点别人的是非,只写下自己面对友人的和自己与大自然对视的心语。这是我认识了20年亲眼看到的江宏伟,并在不知不觉间发现他已从一个高度到达了另一个高度。
中国画自古以来便有意笔和工笔两大传统。从魏晋到两宋的千年里,作为宫廷和上层社会的主导,工笔风格占据着主导地位。人物、山水、花鸟俱臻成熟的高峰。尤以宋人山水画的吞吐大荒、博大精深,花鸟画的精察体物、深美闳约,二者都达到颠峰状态,今后人有难以企及之感。但意笔画风的历史可能更早,远古之际由于精美的工笔画风尚未形成,绘画艺术尚未引人关注,故古人将艺术所指为“书、术、射、御”有书法没有绘画,在战国帛画(人物御龙)图中可以看到典型的意笔画风,并在漫长岁月中掌握在民间画师手中,以一种粗犷、潇洒、简约、传神的特征有别于工笔趣味。从现存的嘉峪关墓葬壁画到唐代墓葬壁画如(永太公子墓和章怀太子墓等)及史籍记载中的吴道子为代表的民间画师的“疏体”,即意笔画风中可见其迹。
元明之后文人画兴起,工笔画渐趋势微,唐宋的辉煌不再。有趣的是工笔画的许多技法却在民间画师中得以延续下来,如勾勒与敷染的技法,这真是“风水轮流转”的规律啊。近代中国画的复兴,经历了百年的曲折历程,文人画由于自身的危机,加之20世纪初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和当时文化思潮对传统文化近乎全盘的否定,使中国画遭遇到大挫折。但根基深厚的传统文化从来都是难以动摇的,中国文化尤其因其“中和”、“中庸”、“融合”“吸纳”的特性而具有强大无比的生命力,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已进入了全面复兴的时期。工笔传统的重新崛起,是这个复兴的重要部分。20多年来在老、中、青画家们的努力下,工笔重彩艺术呈现五彩缤纷的兴旺,总体艺术水准也有很大提高。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江宏伟的艺术应运而生,独具一格,以幽雅、精绝的特色秀出同侪,他的成就是当代中国画的一大收获。江宏伟自1984年参加第六届全国美展开始,他的作品初露头角,20年来凭着对自然的感悟和观察,对艺术的无悔追求,尤其是在纷杂的时尚风潮中不彷徨、不追风,认定自己的信念目标,凭着自己的审美理想静静地画自己的画,越画越好越精。就画论画,我评他的花鸟画有三绝,兹分列简述如下。
其一为幽,宏伟之作从来有幽静之气,清幽深幽是他追求达到的一个境界,在他早期作品里便凸现出这样的追求,那时他多画荷塘苇塘,画面浓重幽深,时有水禽栖息觅食其间,动静相参令观者多发幽思。十余年来他的艺术精进不已,精神内涵和艺术表达向深度和广度扩展,但清幽和邃远的境界依然是他独特的画境,虽然有些作品色调比较明快了,他的画令人心情沉静(不是沉重),也只要心静才能品味他的美,我曾用黄宾虹“内美静中参”诗句来形容他的艺术,显然,这是充满人性、充满美感和智慧的艺术。
其二为雅,宏伟之画堪称雅绝,雅是一种品格,无论中外文化都标举高雅为难得而重要的素质,而中国文化传统尤其视“雅”为第一评价要素,魏晋时期文人的社会地位提高,他们把高雅的价值绝对地放大,涵盖到人生活动诸方面,竹林七贤之名传颂于后,其中多人(不是全部)配称一雅字。绘画艺术的主导一旦操在文人手中,至宋代即把逸品置于神、妙、能三品之上。逸与雅都是包括了“文”“清”“静”等概念的,是远离尘俗、浊习、功利和物欲种种低级趣味的品格观。
观江宏伟的画清雅静逸之气扑面而来,沁人心脾,这方面似乎很难形诸文字语言,中国自古有“文如其人”之说,虽然是一种经验论的模糊论断,但是以中国文化从来主张人格修持的传统来讲,的确是有助于我们解析创作主客体内在制约的规律,由此研究并推延这样的品格观对于维护我们民族文化的生态进程是很有益处的。作为一位当代著名画家,江宏伟文静自守,恬淡不争和温雅不厉是他个性主要方面,另一面我所知道的宏伟又是性格开朗,豁达明理,注重情意,不拘小节的人,所以我称他的雅是真雅,由此而观其画,读其画,或可有所帮助。
其三为精,艺之为艺首重精能。精能博艺一直是前人注重的才能。无论中外,自古流传艺术作品,技艺表达的精能极至,是经典作品不可缺的属性。按当今中国画行当吸引着空前数量从业者的情况下“能人所不能”的精能独到,恐怕是评价画家本领能力高下不能不考虑的一个标准。江宏伟是一位天赋很高的画家,他对自然的和艺术具有很敏锐的感受力,从十几岁开始学画,接受严格的训练,有很扎实的功力,更重要的是他对艺术创作执着地专注投人,其中包括对前人成就的深入学习研究、借鉴和对大自然精诚投入的体察和描述。精益求精,从不了草马虎,敷衍了事。他作画不求数量之多和幅面之大,但作画却力求精到,无论选材、写生、构图、物象、敷色、勾勒种种都有其独特的深入尽美的表现,令他的画无论远观近取可以反复观赏推敲而不厌倦。称之为精绝,不为过。
对于江宏伟的艺术选择,还要做更多一点思考。
一个画家的成长,往往看上去是天分、学养、功力、勤奋、机遇等因素在决定着,但经验告诉我们还有深层的人的性格素质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像江宏伟这样激情诚笃而又深沉内敛、情感与理智相平衡的艺术家是不多得的典型,是诚挚、谦逊而又十分自信的态度对待大自然和艺术的画家。在20年岁月中我看到他一贯地专注而虔诚地面对自然。20世纪80年代他住在南艺叫黄瓜园的水塘边,池塘四周茂密的花草也是他的范本。有一次我们跳过围墙到隔壁公园里散步,他告诉我怎样经常到这里寻觅,坐在路边几个小时对着那些无名的野花小草凝神发呆的。1994年创作的《鸡冠花》构图色彩饱满、意境新颖,是件成功之作。是他每天经过的教学楼边从不经意的路边花,偶然一天注意到,便花了数小时去写生,加上散碎的小花,这平凡不起眼的花朵在画面上有了永恒的生命。艺术创造的基础行为是如何发现、锁定和表现。大千世界是对每一个人都意味着无穷无尽的鲜活事物,其中包孕的创作契机也具有无限的可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生活之树常青的原因。
读江宏伟有关作画的心得时,我发现他从不讳言从宋画中得到过的启发,当代工笔画家大都临习过宋人花鸟,几乎是必修课程,而且各有所得,如于非闇发现宋人花鸟在纸绢背面也作渲染,从此他的渲染术成就骄人。江宏伟不仅学其长技,他更注意从宋人花鸟作品中看到了古代画家专注地投入于自然界的花鸟并建立了沟通与交流,即前人所讲“神与物游”,这是一种特别的凝视,凝视到嗒然忘我的境界。他在一文中说“我曾翻出马鳞的《层叠水绡图轴》与《暗香疏影》两幅梅花图与现实的梅花作比较,从宋人塑造的梅花中,可以求得一种凝视的方式。宋人的观察点是落在纯粹的物体本身,通过单纯地对形色的把握,求得对象的神韵,是将物体的丰富性归纳成一种简洁,再由这种简洁,滋生出丰富,并且在描绘的过程中印上了作者的心境,使一个自然物象存在着某种永恒的意味”。他抓住了问题的核心,即凝视与表达的单纯。他说“我常告诫自己,要用一颗纯真的心感受自然,保持朴素的一面,不要让阅历使心灵蒙上世故的色彩”。和古人比,现代画家并不缺少才华与技能,只是难得一样东西:专注与单纯。现代人要对付太多的挑战,生活压力大,名利期盼多,社会活动忙。相对于古代生产力低,生活简朴,物欲世界的压力与名利的期盼值较低,他们的心态沉静专注,这都反映在作品中成为水恒。人们会看到江宏伟的画有通于宋人处,但又应该看到更多不同于宋人处。他的画和宋画的联系纯属精神上的契合,那便是对大自然造物主的深切崇仰,物我两忘的察验和沉浸身心地对艺术精纯的不懈追求,这就是江宏伟所说的“凝视”和企望的“永恒”。
这一切表现在江宏伟对待艺术的情怀和得失总是以一种平常心,一种平静自得的心态,一种不大关心时尚风向的淡然去面对。然而年复一年,我看到他的花鸟画越来越好,年复一年他对作画的专注从未放松过,也许在这一点上,他的艺术在不断地接近了单纯和永恒。
来源:凤凰ART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