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6 15:02
【导言】关于中国摄影教育的现状一直都被认为有很大的问题,人们为摄影教育经常担忧和焦虑。三影堂这些年也做了非常多的摄影的教育项目,不论是从实践还是到理论,在国内走了一个非常不同的路径,在体制之外独立地用自己的角度和态度去做。所以今天我们请到了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创办人荣荣聊聊三影堂的摄影教育项目。还有艺术家付羽,付羽将在今年夏天参与三影堂的workshop(授课),也是三影堂教育的一个部分。
所以围绕着这个体制外的摄影教育或者摄影教学来探讨一下它的未来,也可以回顾一下过去。讨论一下目前的教育现状,国内这种官方的、官办的体制内的摄影教育是一个什么状况,并且能够结合着你们各自的角度来对摄影教育展开批判。
什么是学院派?
蔡萌:学院不是有学派吗?耶鲁学派,杜塞尔多夫学派。他们也有这个嘛。
付羽:但是有一些学院有时候咱容易搞混一些,比方说咱说到的学院往往就是马上就想到卡拉汉,实际上卡拉汉的教育来自于包豪斯,可是包豪斯最早是不发学位的,不发学位并且是由师傅带徒弟来干活的,一半干活一半学习,是典型的工作坊(workshop),包豪斯实际上最初的时候就是工作坊,是由老师给你签一个东西,说你跟我学过,仅仅是这样,有一个很明确的师徒在里边。学院不是这样,学院不明确谁是你的老师,就是你是这个学院的学生,而不是这个老师的学生。但是包豪斯不是,包豪斯当时是一种非常先进的教育方式,就是跟数百年来的学院方式做区别。这种方式带到了美国,然后纳吉最早找卡拉汉来做这个芝加哥艺术学院“新包豪斯”的时候,就是这种方式的延续。所以,实际上他跟美国当时已经有的那些学院教育是不一样的,而咱们现在就是延续的或者说是自己编出来的教育方式是传统上那种学院的方式,而不是咱偶尔就会混淆这些。比方包豪斯咱们觉得是个学院,老觉得包豪斯是个学院;完了卡拉汉是个学院派;没错,是这么叫他;是因为这些人是拿着学院的工资,然后衣食无忧地去做研究,做实践才这样的;实际上卡拉汉跟西斯金德是最典型的,在美国;尤其是西斯金德,就是从摄影联盟那个时候,到后来他们在黑三学院有一个研讨会,就专门讲摄影教育的;在那儿之后开始,工作坊(workshop)进入遍地开花的那个年代,都跟他俩有特别具体的关系,他们两个在学校里头就搞摄影实验。
蔡萌:对。
付羽:实际上他们在学校,虽然他们是发学位的,发学历的那个……
蔡萌:官方机构。
付羽:可是他们在学校里头实际上是延续的是这种教育方式。实际上是来自于包豪斯,就是一个工作坊的形式。所以有时候说到这儿的时候就有点儿……
蔡萌:那说白了还是这种比较类似于workshop的这种方式更出人才,你的目的我听明白了。
付羽:在咱们叫讲习所,讲习班。
荣荣:更有个性,不是全部是一样的那种,出来的东西每个人的方式,那种东西,他的风格可能出来的人是这个东西他的个人的个性可能更强烈一些,应该说是这样。
来源:雅昌艺术网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