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江宏伟谈收藏:美感需要慢慢培养 经验和思辨都重要

2015-03-16 17:03

江宏伟在画室

常遇到书画收藏者发问:“为什么你们推荐的画就是好画,好在什么地方?”这类问题是不易回答的。并非一幅好画不能解说,然而要使一般人在短时间里能理解,确实有难度,就像懂得品酒者与不会品酒者大谈酒经,不太可能产生可靠的呼应。只能以价位来证明。然而艺术品与工业产品有所不同,它的软性成分很多。例如:照相机、汽车,它们的质量和功能相对与价值是同步的,所以不会产生困惑。而艺术品则不同,它需要知识、鉴赏力以及品味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是不能替代的,就算别人推荐了一件好的艺术品,如果不是自己真实的认识,一旦出现价位的波动,立刻会显得非常的不自信。

由于画是图像,是供视觉看的。于是视力健全者都觉得自己可以看得清,并且对图像的美与丑确信有一个共识。违背自己的经验,便会觉得不合理。这使我想起看过的一部外国影片中的一段情节:二个小偷进入艺术博物馆偷窃画,一位茫然地说:“不知哪幅画值钱? ”另一位则说:“你找最难看的偷”。结果偷出了毕加索的画。我举这个例子并非是让人认为丑的就是艺术珍品, 而是说明艺术和其他学科一样,要通过学习来加深认识。对美感的理解并不是视力健全者就能识别,而是需要慢慢地培养。

江宏伟花鸟作品

中国艺术收藏的盛起,算起来仅十多年。在发展的初级阶段,画的艺术价值与画的经济价值并非同步。这涉及到拥有财富者的欣赏品味和知识结构所形成的审美习惯。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进步很大。有个原因,如果将艺术仅当作消费品,完全可以随着自己的意愿、爱好、理解程度来定夺,就像对待一件装饰物。但所作的投入超出消费的数目,便会生出投资的意识。于是不会由着自己性子,便会开始咨询、了解、读画了! 否则既耗费钱财,又会招来嘲笑。

比较简单的方法,便是关注已经做出定论的画家,例如近代所肯定的十多位大画家。这些画家无疑是专业圏长期以来,根据作品所具有的创造性!艺术手法运用上所具有的审美价值,已经产生的影响力所做出的客观判断。这些对收藏者而g ,不需怀疑,只需适应这种审美方式,看懂其中所包含的内涵。接下来逐步向古代问津。 这个过程其实是逐步了解与认识美术史及美术作品的过程。

两年前有位朋友购得一幅较为精彩的龚贤作品,价位低于近代诸大师。从专业角度看, 龚贤的学术地位,画作质量,甚至文物价值应该高于某些近代大师,出现这种原因有两点:一是近代画家距离近,作品出现频率高,广为人知, 而古代作家需具备对美术史的了解,方能知晓; 其二,古代作品大多数进入博物馆,民间流传的存在质量与真伪方面的问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与鉴赏力是不能下手的。从最近一些的古代作品越来越多被收藏家认识,同时大师的精心之作与随意之作拉开价格距离,说明藏家的阅读力有所提高。

这个阶段应该说是对一部近代至古代美术史的学习过程,不太涉及到判断力,所作的判断,仅是对有定论的画家作品的真伪、好坏、价格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思考。

当然也不排除对已有定论的画家在价值标准上发现新的含义的可能性。例如,黄宾虹的画直到最近才得到藏家的重视,虽然专业圏中他的地位早高于某些其他近代大师,但由于他的作品的表层感观离大众识别的自然景观有所距离,所以得以普遍接受需要一定的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另外二位画家的审美意义尚未得以高度的掲示,这便是丰子恺和关良。如果说认识黄宾虹可以沿着传统墨迹和主线来认知!那么丰子恺与关良则是属于另一类了。 丰子恺是以中国人的心灵,以一种质朴的态度对待生活,充满了禅意,这种质朴,甚至简化了艺术语言(就是所谓的笔墨h他的难度,不是艺术语言,而是彳6理难度。关良Ul IJ是背离了被适应了的正统规范,而以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语言方式来掲示美感,具有现代意义上的绘画性。随着当代画家将美感转换过程中所起的普及教育,他们的意义在今后将会被广泛的认识。

照理,生活在现代,艺术家所体现与表现的情绪及美感是最容易被理解的。事实上很多收藏者,往往是从身旁能接触到的作品入手的。但由于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久了会怀疑自己的判断,或者逐渐入行发现了近代名家作品的审美价值,于是便放弃了。这是正常的。如果说一个尚未具备审美能力的收藏爱好者,收藏近代、古代大家的作品,只需在有信誉的拍卖行购买,是不会出现太大的差错,投资的回报比较可靠,而一旦触及新画,很可能有失误的成份。

然而,毕竟过去的作品是有限的。好作品渐渐进入藏家手中,并且名家名作其价位也不是一般收藏者能问津的。可以说,对过去大师作品的收藏越来越处于被动,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而对当代作品的收藏则可以主动,问题在于如何形成判断,建立信心。

每个过去的大师在当时都是当代的,都具有敏感的感受力,代表当时的心情流露,审美要求。如果说收藏已有定论大师的作品是一个学习与了解过去经验的过程,那么涉及当代便是检验一个收藏家对艺术最真实的判断能力。

经常会有绘画爱好者提问:“你认为今后谁能成为大师? ”我只能回答:“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需要自己去思辨!他人的经验不能替代。为什么呢?其一,当代画家众多,并且在不断涌现成长中;其二,各类评判机构和方式众多,有官方的、理论界的,也有拍卖公司和艺术画廊的。并且随着这类机构人员的变换,角度和观点也在变化;其三,画家本人的参与也掺和了人情因素,附加各种头衔,难以求得客观的评判依据。不像已故的近代和古代画家,仅是画面在静静地诉说;其四,对已故画家的评论相对统一,而对当代画家的议论或高或低。况且目前的批评风气是以鼓励为主,介绍画家如推销产品的广告词,单凭媒体,真假难辩。

机遇与空间往往产生在没有统一的定论中所谓的预见性得以证实所带来的乐趣,并不仅仅是金钱!它包含知识、眼光,并有与艺术家共同成长的经历,具有一定的参与性。“慧目艮识英雄”,换来的是被尊重。

当代生活的丰富性,影响着感观与情绪的流露方式,掲示美的方式相应也也在转换,以单一的传统标准为唯一的衡量准则,显然是不全面的,所以对当代作品的认识和鉴别,需要更广泛的艺术感受力,其中包括对现代生活的感悟,对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关系的把握,对西方文化的认识。只有在提高多种审美的意识下,才能分辨时下作品的实在位置和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当代收藏的便利可以寻找自己的切入点,或以流派分类,或以画种分类,或以题材分类,也可追踪几位画家,探寻其创作历程的经历。总之,收藏的过程是扩充与提高知识面的过程,这将丰富自身的精神生活。我想形成一支有审美眼光、有判断力的收藏群体,对提高当代绘画的艺术水准,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零零二年八月十曰于水佐画屋

来源:凤凰ART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