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3-16 17:54
这套条屏可以成为独幅画,事实上原先也是各自独立的。
经过十多年不停实验,不断处理色调与主题、形象与环境的关系,渐渐形成我的风格,也渐渐地被社会及画界所认可了。而荷花是我选择实现自己绘画语言与画面效果的主要题材,这在我以前的文章中已详细叙述过。
形成这套画的起因是由荷花小鸟所引发的。画是创作于二零零二年。经过十多年,用小幅画做各种实验,此时,我已能熟练地驾驭这一题材。尽管在画时还是盼望出现偶然的成份,调整偶然因素虽然得煞费苦心,但从中能得到乐趣,有意外的成份,也带来想象的空间。
这幅荷花小鸟是六尺四开竖幅。我在固定地按也许是属于我的程序勾线、染色以后,开始将石绿、石青像油画般的涂抹,也用泼彩般的上色。画面笼罩在青绿色的调子中,有不规则色痕水迹。根据对色彩与细节的需要,逐渐深入调整,让画面在统一中有对比,产生出一种气氛并具节奏感。此画完成后参加中国美术馆二零零三年举办的《中国美术馆建馆四十周年——开放的时代》邀请展,并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画集中。
二零零五年台湾羲之堂策划题为《新经典绘画五人展》(徐乐乐、江宏伟、熊海、刘逊、徐累),此画作为我作品中的一件,于二零零六年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
二年后,此画在拍卖场上出现。近年来出现空前的书画热,于是反复被转手,也频频出现在拍场上,而价格在转手间不断上涨,画是越来越贵,而画面在一年半间却遭到不珍惜的破损。原先我以为不断有人进入艺术收藏是对艺术的兴趣与关注,但如此的转手,如此的抛来掷去,才发觉是如股民般的投资者涌入。作品仅是一件产品,一件在上涨的金融产品,而一旦停止上涨便似股票似的被套。
画作整整十年,而价格已是十几倍,但画面逐渐被破损。当即是投资者亦是经营者的一位画商将此画带来要求修补,并提出能否介绍客户,我应诺了。但我想起遭受同样命运的另一件精心创作的作品。若能觅得配对,此画可收留。于是我将这相法与江苏画店邵总讲了,邵志坚爽快的答应了。
另一幅是《梅花鹦鹉》,创作于二零零五年。是当时较为得意的一件作品,曾在很多画刊上发表,也编入杨柳青出版社出版的个人画集《江宏伟花鸟画作品精选》中。二零零六年江苏十竹斋要办一个江苏当代名家展览与拍卖,于是将此画给了十竹斋。后来在北京华辰拍卖上出现,被山东画商购得转藏家。两年前南京一字画从业者探得山东一藏家有我两幅作品,便来咨询。根据描述应该靠谱。信息差造成价格差,于是该画商迅速购得。去年一家民营美术馆办我一个藏家作品展,看到这幅作品。邵总与藏者相商,同意相让。当我在江苏画店见其作品,建议到北京配框。待配框运回,作品焕然一新,有几份忆念,也有几份感触。多少春秋,几度暑寒。我不禁萌出再配上两幅便成一套“春”“夏”“秋”“冬”。根据已有两幅的布局与色调,求其相适相吻,经过两个月的起稿,写生,设色制作,终于将“秋”与“冬”画成。若以时光计算,此套画辗转南北,跨山渡海整整十年。人生有几度十载,十年一觉金陵梦。也但愿此套作品能有一个好的归宿。
来源:凤凰ART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