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摄影文苑》:瞬间的精彩

2015-03-17 00:00

  《摄影文苑》:瞬间的精彩 全球摄影网 全球摄影网

  刘福生先生的视觉天赋,是对摄影瞬间的敏感。在拍《印度行》前,他拍过很多专题,给我印象比较深的,是拍人物肖像的作品《瞬间》。在这组作品里,他非常注重人物的眼神在瞬间里所表达的东西。对于一般的摄影师来说,这种瞬间的捕捉可能只是为了拍到某种表情或神态。但我注意到在他的作品中却并非如此简单,因为他所拍到的已不只是某种表情,而是通过瞬间来定格人物内心中的某种无意识状态。他的新作《印度行》之所以能在《瞬间》的基础上又获得长足的进步,其根本原因则源于他在摄影理念上的提升。

  国内摄影界对于摄影瞬间的认知,一直以来都存在着很大的误区,特别是对于所谓“决定性瞬间”的认识,很多人都误以为就是某种动作过程中的高潮状态。于是很多街头摄影人都以能拍到某个所谓的“精彩瞬间”而沾沾自喜,完全没有顾及到这个瞬间与画面中其他视觉元素之间是否构成了关系。很多摄影师,辛苦拍了大半辈子,却连一两张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都没有,其根本原因就是摄影理念上的偏差与滞后。然而刘福生则是幸运的,他既有掌控瞬间的天赋,又得到了理念的浸润。《印度行》走出了以往旅行摄影的猎奇心态以及一般性报道摄影的简单模式,回归到了写实主义艺术摄影的本体探寻,这在当今的国内摄影界是尤为难能可贵的。

  作为旅行摄影,很容易进入到对当地的风光、民俗以及各种特定文化符号的猎奇式记录中去,从而拍出些明信片式的艳俗之作。而传统的报道模式,又会让人在转述所闻所见时忽略了自我的内心感受以及视觉上的发现。刘福生的这组作品已经超越了表象的猎奇和套路化的故事讲述。这组作品依然是注重瞬间,但这些瞬间却是与画面中其他视觉元素构成了有机关系,而非各自孤立。比如他在处理单一性视觉主体的瞬间时,特别注意让这一主体与环境以及背景中的视觉元素构成视觉上的几何图形关系。主体虽然还是那个主体,环境也还是那个环境,但被赋予了这样的几何图形关系之后,由此而产生了全新的视觉意义。而这也正是写实主义街头摄影的妙处所在。而他最值得称道的地方,是对于多重主体以及多重瞬间的掌控能力。

  人们只知道摄影是做“减法”,而很少知道摄影的更高境界有时恰恰是做“加法”,也就是对于更多的更复杂的拍摄主体的处理能力。事实上,无论布勒松还是寇德卡,很多世界级摄影大师的经典之作,都是具有多重瞬间的。

来源:全球摄影网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