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展现沉静意蕴和历史气息明清铜炉盛宴将亮相天博(图)

2015-06-17 09:20

图为清早期蚰耳簋式炉连座及其“大明宣德五年监督工部官臣吴邦佐造”楷书款

当今收藏界,明清铜炉已逐渐成为可系统收藏的门类之一。它有着广阔的审美和研究层面。在市场的带动下,铜炉文化正在被不断地发掘、整理和传播。由早期藏家注重铜炉的玩味性逐渐演变为深入认知之后的系统收藏,这是时代使然,也是铜炉文化史上几次高潮之后一个重要时期的来临。

文化的传承是很奇妙的。在商周时期,铜器大多为重器、礼器,到了周朝末年及两汉,铜器的礼器之用式微,逐渐转为贵族的生活器皿。在这个大的趋势下,具有实用功能的铜炉也就应运而生,它结合了宗教情操与心性修养,自上古的青铜器形式中蜕变而来,贵气、大气自然是与生俱来的气质,加上文人士大夫的情怀,明清铜炉以其独具的风格面貌展现于世人眼前。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实物、文献的大量缺失,使得铜炉这一重要艺术门类在系统研究上困难重重,它不同于瓷器、书画,断代复杂,种类纷繁。我们也在一直寻找一个合适的分类方式或梳理主线,试图将其清晰地、全面地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厘清铜炉文化。正基于此,经过数年的努力,多方的支持,“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将于本月18日于天津博物馆开幕,届时将有330余件明清铜炉展出,可谓一场铜炉的盛宴。另有同名展览图册一并出版。

是次展览遴选出的330余件铜炉,按造型、皮色、款识、宫廷炉、迷你炉五大单元进行展示。

铜炉的鉴赏主要从形(造型)、色(皮色)、款(款识)、质(铜质)四方面入手,本次展览也遵循、围绕着这几大要素展开,设置了造型、皮色、款识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或按年代,或按种类,知识点穿插其中。例如第一单元造型炉,下分三部分:五大经典造型、基本造型和花式造型。每一类造型基本遵循年代顺序进行陈列,以表现出同一造型的时代演变特征。

在长时间的整理、研究过程中,上手大量实物,又不断有新的发现、新的问题。如这次宫廷炉和迷你炉单元就是特别设置的,它们风格独具、鲜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以单独陈列。宫廷炉单元下分本朝款炉、熏炉和篆书款炉。宫廷铸炉亦分为郊坛太庙内廷陈设之庙堂器与摩挲把玩之清玩器。款式古雅,铜质精粹,铸造工艺均精益求精。

百件迷你炉,亦是特别单元。它们形制极为小巧,数量客观,品质超群,炉型繁多,极为难得。是次全部展出,可谓为藏家与大众开启了一扇新的宣德炉之门。当今收藏界,明清铜炉项目已逐渐成为可系统收藏的门类之一。众多收藏者多会进行完整的系列收藏。这批精品小炉盈手可握,可赏可玩,必为今后铜炉藏家所眈眈,成为不可或缺之收藏品类。

博物馆是沟通古今文明的桥梁,希望此次“吉金——明清铜炉特展”在天津博物馆展出,能够使广大观众欣赏到铜炉的造型之美、文雅之韵和赏玩之趣。亦如陆游《雨夕焚香》所云“芭蕉叶上雨催凉,蟋蟀声中夜渐长。燔十二经真太漫,与君共此一炉香。”

借由此展,将铜炉文化传播开来,为大众所熟识,从而共同去体会“炉文化”所蕴含的那份沉静、深邃的意蕴和历史的气息。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