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玩主手记 巧购《洗冤集录》

2015-06-17 09:22

中央电视台曾播放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剧中曲折离奇的破案故事令我痴迷。几乎天天晚上我都坐在电视机前,整整52集一集不落,许多情节让我至今难忘。

这部电视剧是以《洗冤集录》一书为基础创编的。《洗冤集录》实为宋人宋慈研究前人法医学著作精华并结合多年办案实践写成的一部较为全面、系统总结尸体外表检验经验的著作,成书于宋慈逝世前三年。这部书的内容基本上包括了现代法医学在尸体外表检验方面的大部分内容,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著作。它比欧洲法医学奠基者意大利人菲德里的《医生的报告》早350年。在欧洲法医学传入我国之前,历代法医书均以其为蓝本,并对它进行增补、注释等。宋慈也因此被誉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洗冤集录》既是电视剧《大宋提刑官》的蓝本,我不由得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里一直在想,如能有幸购得此书,一览《大宋提刑官》的“本源”,从中获取更多真实的历史文化信息和古代法医学知识,那该是多么的舒心和惬意啊。

机会终于来了。那年秋天,某拍卖公司举办古董珍玩拍卖会,预展时我突然发现一部线装古籍,一函六册,萃精英阁藏版,清咸丰八年(1858)重刊,题签《补注洗冤录集证》。我眼前一亮,这不正是我苦寻已久的那套宋慈的著作吗!

打开这书细细观看,此乃《洗冤集录》的重刊补注本,除原书内容外,尚有清人王又槐增辑、李观澜补辑、孙光烈参阅、王又梧校订、张锡蕃重刊加丹,不仅精确翔实,而且刊刻考究,字画清晰,墨、朱、蓝、黄四色套印。书中包括有二十多种非正常死亡尸体的特征和鉴别、现场检验方法、检验制度、检验官的职责等,那巧妙的办案方法、高明的尸检手段令人叫绝。例如对“尸斑”的判定,尽管当时还没有这个名词,但在该书中已有详细记载:“凡死人,项后、背上、两肋后、腰腿内、两脚肚上下有微赤色。”认为尸斑是由于死者在仰卧停放过程中血流下坠而出现,这对法医学鉴定死状极有意义。又如生死截头尸的检验,该书提出,活时斩下,筋缩入,死后截下,颈长并不缩短。他杀的特点是:手上常有格斗伤,损伤位置多在死者自己无法触及的部位。再如对生前死后骨折特征的记载:生前骨折的,在伤口断面血粘骨上,血干黑,骨断处两头有血晕,如无这些特征,则为死后骨折。

看过预展,我又仔细考查宋慈的确切身份及生平。宋慈是福建建阳人,生于南宋淳熙十二年(1185),出身于官宦之家,其父宋巩做过广州节度使。嘉定十年(1217)宋慈考中进士,曾在福建、广东、江西、湖南等地任刑狱官。淳祐九年(1249)宋慈赴广州任广东经略安抚使,忽感“末疾”(中风前兆),但他仍坚持亲自处理公务。一日当地学宫行“释菜”之礼(即开学典礼),别人均以为可由他人代理,然作为地方长官的宋慈坚持躬亲,自此精神委顿,于这年的三月初七逝于广州任所,终年64岁。

《补注洗冤录集证》在此次拍卖中被标为“无底价”。其实在拍卖过程中,所谓“无底价”,其价位极有可能会扶摇直上,最终落锤价也许高得惊人,让你意想不到。但我志在必得,尽管经济条件并不宽裕,无论如何也要将其拿下。拍卖那天,我提前入场,交了保证金,领了个号牌。当拍卖师报出此书500元时,我开始应价,以占据优势。果然不出所料,一位先生颇具慧眼,举牌竞争,但让我没想到的是,只这一回合他便罢手收兵,《补注洗冤录集证》竟以700元落入我手,加上佣金才770元。

竞争激烈的拍卖会让我捡了便宜,事后分析可能有这样一个原因:此次拍卖不是古籍专场,竞买者不是奔着版本来的,他们的目光主要集中在文玩古董上,对古籍版本不予关注。加之多数人不懂得古籍版本,对何为善本以及四色套印的精美和价值并不知晓,我才得以低价侥幸购得。还有一个原因是,虽然电视台播放了《大宋提刑官》的电视剧,一些人对宋慈这位杰出的法医学家仍然是知之寥寥。实际上,宋慈的《洗冤集录》作为世界上第一部法医学著作,早就被译成荷兰文、法文、德文、朝文、日文、俄文等多种文字,传遍世界。而缺乏知识和求知的欲望自然就不想去读它,更何谈去购买收藏它。

来源:华夏收藏网-藏趣逸闻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