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宋代龙泉窑瓷的釉色特征

2015-06-17 09:31

[摘要]: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其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带灰色。北宋早期龙泉窑器物皆为淡青色釉,釉层透明,表面光亮,色泽青中泛黄,釉色有失纯正。

  龙泉窑以烧造青瓷闻名于世,其釉汁透明,釉色淡青中微带灰色。北宋早期龙泉窑器物皆为淡青色釉,釉层透明,表面光亮,色泽青中泛黄,釉色有失纯正。中后期,龙泉窑早期的淡青釉瓷器已经停烧,这时改烧青黄釉瓷。釉层薄是因为还原气氛控制不好,致使釉色优劣不一。好者青中带黄,劣者呈黄绿色、淡黄和砖红色,釉中甚至还有鸡眼。釉面开片较多,釉层常常有聚集成点状的现象。釉中含有较高的氧化钙,所以釉面光泽很强,缺乏柔和感。釉层透明,并且往往流釉。

  南宋前期,龙泉窑的胎釉质量大大提高。由于器物的胎壁一般很厚,尤其是底部,因此器腹往往下垂,这与胎的原料中氧化铁含量高有关。不过,釉料的配制和烧成气氛的控制水平已大大提高,釉色纯正,青翠如玉,极少有开片与流釉现象。中晚期,龙泉窑烧制成功粉青釉和梅子青釉,使青瓷釉色之美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粉青釉釉层厚而透明,釉面光泽,外观柔和淡雅,犹如青玉。梅子青的釉层比粉釉更厚,略带透明,釉面光泽,温润青翠,幽雅怡人,色调可与翡翠媲美。精细瓷器,造型越来越灵巧,多瓷施釉,烧成后釉层凝厚如美玉,其色质无与伦比,使青瓷在美学上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龙泉窑所以能烧造出这样的釉色,与釉的配方与呈色机制有关。这一时期的瓷釉中掺加了紫色土和毛竹灰、谷壳灰。紫色土的掺入,使得釉中含铁量提高,釉色显得深沉凝重。

  龙泉窑另有黑釉器物,黑釉器显然是受建窑影响,但瓷胎比建窑细,呈色也较淡,为酱色或深灰色,黑釉中可以见到局部兔毫纹,而没有鹧鸪斑,这是与建窑黑釉盏的明显区别。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