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老窑瓷:宋代龙泉窑瓷器的胎釉特征

2015-06-17 09:55

[摘要]:北宋早期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但也有胎壁较粗厚,因瓷土淘洗不够精致而含有杂质的器物。中后期瓷胎呈淡灰色或灰色,胎壁厚薄均匀,表明瓷土洗练技术渐趋纯熟,但此时烧造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北宋早期胎壁薄而坚硬,质地细腻,呈淡淡的灰白色,但也有胎壁较粗厚,因瓷土淘洗不够精致而含有杂质的器物。中后期瓷胎呈淡灰色或灰色,胎壁厚薄均匀,表明瓷土洗练技术渐趋纯熟,但此时烧造技术仍然比较落后。
  南宋时期龙泉窑瓷器的胎壁较厚,胎体特征有灰胎,质地较粗。有浅灰胎,质地细腻,浅灰色接近白色,很悦目,青瓷中的梅子青、粉青、月白等富有美玉质感的这类青瓷就是在此类胎体上出现的。有棱线的器物在棱线处可以看到白色凸筋在釉层下显现。还有一种胎,粉碎很细,胎料中配有含铁量很高的紫金土,烧成褐黑色,在失透釉层的罩盖下,形成紫口铁足,釉的美玉质感更温润,它一直延续到元朝。
  龙泉青瓷以烧制白胎青瓷为主,同时也烧造少量的黑胎青瓷。也有少数金黄色或砖黄色,胎质松而轻,多气孔。釉色以翠青色为主,也有半黄、紫红和乌金色。釉色透明光亮,柔和感较弱。表面一般都有开片,口沿及转折处釉层较薄的部位开片较为密集,釉厚的部位则较少。这种开片也是龙泉窑的一种特色,即所谓的“鱼子纹”、“白圾碎”。器物的口沿大多呈灰黄色,这是因为釉汁下流,致使釉层薄而碎裂,在胎色的存托下,形成碎块状的焦黄和奶白相杂的色泽。这种色泽在器物的转折点和凸起的棱脊上也常见到。 责任编辑:小萌

来源:中国文物网-收藏-瓷器陶艺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