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雅昌快讯】香港锦艺舫举办“致波斯”联展 呈现艺术家对家乡的情感

2015-06-18 09:31

  雅昌艺术网讯 香港锦艺舫于2015年6月16日至8月5日期间呈献“致波斯”联展。此次联展将会展出5位著名的伊朗当代艺术家包括阿里·伊萨姆里波(Ali Esmaeilipour)、戴维什·法赫(Darvish Fakhr)、贾姆希德·舍那斯(Jamshid Haghighat Shenas)、法尔沙德·拉鲍菲(Farsad Labbauf) 和穆赫辛·贾马林尼克(Mohsen Jamalinik)的作品,他们来自世界各地的四个城市:布莱顿、纽约、新加坡和德黑兰,分别诉说自己对家乡的感情。

  本次展览的作品灵感来自于参展艺术家们记忆中的故乡和他们的个人经历,表现出宗教信仰和传统价值观念对该国的文化和历史的深远影响。

  贾姆希德·舍那斯 《无题 2》 混合媒介布本, 80 x 100厘米, 2015年

图片源自香港锦艺舫画廊

  阿里·伊萨姆里波 《日常的生活系列 # 1》 丙烯麻布本 金和银叶, 木, 113 x 93厘米, 2015年

图片源自香港锦艺舫画廊

  艺术家贾姆希德·舍那斯和阿里·伊萨姆里波的细致画作寓意了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抽像,一个写实。他们的作品让观者联想到17世纪的北欧静物写生,画作中的几何形状,测量设备,以及头骨,象征人类在宇宙中无穷地追求知识的过程和命运,警惕世人尘世虚幻。舍那斯描绘的立方体作品和方轮自行车作品,似乎想隐语不可能中的可能。伊萨姆里波画作中错综复杂的刺绣布料和手工制首饰,清晰地描绘了波斯丰富的文化遗产。

  戴维什·法赫,《Tamiz》 油画亚麻布本, 180 x 139厘米, 2014年

图片源自香港锦艺舫画廊

  戴维什·法赫以现实主义的绘画风格,描绘了德黑兰当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作品“Ripped Khanoom”中,画布上的撕裂条纹模仿公告板上的旧单张以杂乱无章的方式被撕走或被新单张覆盖。撕裂条纹的背后,法赫描绘了一个带着神秘目光的女人,运用了一个多层次的叙事手法去诉说她的个人故事。其他作品,如“Tehran Graffiti”中,画家呈现了当地的街头涂鸦,描绘出熟悉的战争象征和邻国的前统治者。作品“Tamiz” 描绘了一个胖老太坚决地擦洗被涂污的墙壁,也象征式地洗去涂鸦文字中侮辱女性的意思。

法尔沙德·拉鲍菲 《约瑟夫 (微笑)》油画布本, 228.5 x 178厘米, 2009年

图片源自香港锦艺舫画廊

  法尔沙德·拉鲍菲的线条人象作品启发自波斯书法,画作中描绘了伊朗新一代的象征。他以简洁的线条描绘了一个看似穿着军服的男子,逐渐以密集线条和不同颜色勾勒出男性青少年的轮廓- 这不是一幅简单的伊朗年轻人肖像,而是一幅伊朗国家的写照。法赫和拉鲍菲的作品都是艺术家回家乡探访后的观察,作品中客观地反映了伊朗的生活。相反地,伊萨姆里波的自画像则运用混合媒介诉说着他作为一个旅客的个人旅程;艺术家于在新加坡居住的过去15年来,不断收集钱币,杂志和照片作为灵感,记录和创作物料,以一个侨民的身份描绘伊朗。作品“Eve, Adam and Apple” 和“Calm” 画面的龟裂痕迹正与法赫对本土伊朗人日常生活的多层次绘画互相呼应。也许,这两位居于外国的艺术家作品和心理层次上都不约而同地反映出侨民复杂的身份和观点。

穆赫辛·贾马林尼克 《无题 2》 丙烯布本, 140 x 200厘米, 2014年

图片源自香港锦艺舫画廊

  拉鲍菲、法赫、伊萨姆里波和舍那斯的作品都表现出当代现实主义,相比之下穆赫辛·贾马林尼克俏皮的壁画,似乎带观看者进入了一个古代波斯的旅程,贾马林尼克描绘了传统的伊朗标记- 书法,瓮,植物和动物。艺术家以这种意象道出了一个信息- 伊朗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文明城市之一。面对着全球冲突和变化的前景,其根深蒂固的传统和信仰体系将持续下去,流传万世。

来源:雅昌艺术网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 若小离

      值得期待。
      01年前 0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Artbase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