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9 00:00
rmsybwx
报道摄影新闻和相关信息,促进摄影事业发展。
《老伴让我再抱抱你》
此片荣获"古越龙山杯"人民摄影(2014年度)新闻摄影“金镜头”评选突发新闻类单幅银奖
作者简介
马龙丹,辽宁省丹东人,生于1988年7月,201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同年进入华商晨报社,曾为图片编辑,后为摄影记者至今。2014年先后参与编辑了“马航MH370失联”、“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证明人生》、《十面“霾伏”》、《墙洞上的“家”》、《流浪的家》、《短期出家》、《守墓老兵》等国际国内本地视觉新闻专题; 同时,还参与了“2014看见辽宁新闻摄影大赛”、“首届市民摄影节”、“首届手机摄影大赛”等赛事活动的征稿、编辑及版面制作工作,并担任华商晨报快拍图片编辑管理员;获华商晨报年度明星编辑称号;11月转岗回到摄影记者岗位工作至今,获华商传媒集团摄影新闻奖。
2014年12月17日夜,沈阳,零下24℃。是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夜。
市民给报社打来热线,说沈阳市沈河区奉天街与沈州路交汇口东侧一位老太太突发心梗去世,当我们赶到现场时,只见63岁的何大爷静静地坐在地上抱着老伴,用棉袄裹着她,还不时地将滑落的棉袄裹得紧些、再紧些,至宝一般。
这同我之前看到的所有突发现场都不一样,没有哭天抢地,没有议论纷纷……
我悄悄靠上前,轻声问一位围观的市民:“等120呢?”,那人没回头,一直盯着老人的方向,声音更低:“老太太已经不在了。”我迟疑时,那人又说老爷子要带着老伴落叶归根,等儿子来接呢!
可能知道我要问,可能不止我一个人问过,那人转过头来,是个四五十岁的男子汉,眼圈通红,声音低又颤抖:“老爷子说啦,就想多抱老太太一会儿,已经一个多小时了……”瞬间,我的心像被什么猛地撞了一下,“天哪”!话出了嘴边,声音不大,但仍让我觉得唐突,一捂嘴,眼泪就淌了出来。
路人感动的同时又心疼老爷子,劝不住他又怕他受凉,给他找来泡沫、纸壳垫在地上。老人平静地回应:“我没事,就想多抱她一会儿,以后都没有机会了。”
又过了一个小时,老何的儿子终于赶来,何大爷被大家扶起来的时候,双腿麻木,起身缓了好一阵。
整个拍摄过程中,我一直在流泪,视线一直是模糊的,因为太冷,因为感动,我整个人一直在颤抖。事发现场很暗,相机感光度已经是最高了,1/15S速度,每摁动一下快门都需屏住呼吸。后来有人问我为什么不开闪光灯,那样,画面质量一定可以得到保障,但我没有,只是端着相机静静地拍摄。因为,别说是闪光灯,就连快门的“咔嚓”声都让我惶恐,唯恐唐突了这对老人。
事发地紧挨着一个娱乐场所,华灯初上,门里面灯红酒绿,热烈;门外面却经历着生离死别,冰冷。门里门外,年轻年迈,从轰轰烈烈到平平淡淡,就好像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对于爱的诠释也不尽相同。但无可厚非,仿佛都与爱情有关,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报道刊发后,各大门户网站纷纷在显要位置展示,微博微信等平台也大量转发。事发24小时内,各大门户网站就有36万条网友留言评论,网友们纷纷“点蜡烛”向老人致哀。
在大家感叹感动感伤的同时,也有声音说老爷子是因为愧疚而忏悔。我想,什么都罢了,作为现场的见证者之一,我不敢说自己看到的就一定是真相的全部,但相信那老人的眼睛,也相信自己的眼睛,镜头不会说谎,照片就在那里,我没有看到眼泪,心里却满是悲伤。
那一夜很冷,那一夜很温暖。
——金镜头获奖者的话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人民摄影
来源:人民摄影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