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2015-06-19 00:00
前几天,一个好友跟我说,他的女儿每次发烧吃药都像杀猪,得两个大人一起上,一个摁着孩子扒开嘴巴,一个塞药,每次孩子哭的死去活来,一勺药一半撒了,一半吃进去又哭的呕吐出来。他向我询问,你儿子吃药怎么吃。
我说,我家儿子可不是易养的孩子,脾气急,性格燥,可是吃药打针方面真没有太费工夫。基本上好好说,鼓励一下,就会自己勇敢的完成,包括吃一碗苦苦的中药。
其实不是孩子不乖,而是我们做大人的是否有好的方法跟孩子沟通。记得儿子一岁左右的时候,最常看的书就是《汤姆小兔》,其中一本《汤姆生病了》就讲了汤姆得阑尾炎去医院住院和开刀的故事。在讲个故事的过程,我感觉孩子对于生病,治疗,去医院就没有了恐惧感。
尤其是吃药,现在的儿童药物设计的非常人性化,可爱的颜色(例如美林的粉红色),甜甜的味道,加上一支滴管,喂药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可是为什么还是有些孩子吃药像上刑一样的呢?我感觉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1. 家长自己比较焦虑
这种焦虑让孩子非常敏感的扑捉到信号,对于吃药产生一种畏惧和排斥感,再加上两个大人磨刀霍霍的状态,恐怕不像杀猪的感觉也难。
2. 家长缺乏耐心
不愿意花时间和费心思给孩子做沟通工作,帮助孩子放松紧张的情绪。与其磨破嘴皮的说上十几分钟,不如三下五除二的摁倒灌进去。
3.日常生活缺乏有心的引导和沟通方法
现在市面上的情感主题的绘本很多,在孩子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生动的故事来帮助孩子认识世界,认识生活例如《汤姆小兔》的绘本中有《汤姆走丢了》《汤姆生病了》《汤姆上幼儿园了》《汤姆外公去世了》...借助这些故事,让孩子自然的了解和接受一些场景,会让孩子更好的面对一些可能看起来有挑战的事情。
再举个例子,有一次我不在家,突然接到奶奶的电话“控诉”三岁孙子的“劣行”:让他洗澡不洗,只好三个大人强行扒掉衣服,按到浴盆里,过程中大哭大闹,一脚把坐在板凳上的奶奶踢倒在地...
这个例子乍听起来是不是真的是一个顽劣孩子的极端恶劣的行为?
可是用心感受一下这四个字眼“三个大人”,“强行”,“扒掉衣服”,“按进澡盆”,换成任何孩子恐怕都得陷入杀猪一般的恐惧和挣扎吧,踢倒奶奶也绝非故意之举,只是一种本能挣扎的结果。
不是我做妈妈的袒护孩子, 至少我在家给儿子洗澡每次都是一种美好的享受,常常洗的不想出来,浴室里洋溢着浓浓的亲子之间的温情,嬉戏打闹的快乐。
确实,有时候孩子玩的来劲,或者困了不想洗澡,需要费点口舌和方法说服他也好,诱惑他也好,或者晓之以利弊也好,总之得做通工作,入水的时候,需要给孩子一点适应水温的过程。大人觉得合适的温度对孩子娇嫩的皮肤会有些刺激,慢慢撩一点水,说点愉快的事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逐渐让孩子坐进浴盆。浴盆里放上一些好玩的玩具, 过程中相互泼一下水,打个小水仗,尤其让儿子感觉自己很能干,妈妈都打不过他,咯咯的笑声自然会流淌出来。
记得粥悦悦的漫画里,曾经说过她哄儿子洗澡的故事,儿子喜欢小汽车,就把儿子扮演成汽车,今天要洗车咯,洗完再给小汽车刷上黄色的油漆(其实是换上黄色的衣服),就这样,别家杀猪般惨烈的恐怖片,被悦悦演绎成可爱的卡通片, 孩子的体验和感受是不是就完全不同了呢?
所以说,没有不乖的孩子,只有没有方法的父母,当孩子看起来顽劣,捣蛋,不可理喻的时候,先想想自己是不是缺乏了一点耐心,智慧,幽默呢?
来源:搜狗搜索-怀远工艺美术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