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这是金刚经中之句。如果用在中国著名书画家王孟龙先生的花鸟画作品的品鉴上,再合适不过了。
中国几千年花鸟画的发展历程,早巳铸成闭合的环。程式化的图式和风格的固化无以复加,今人不断的重复古人,或重复明清以来的青藤、八大、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李苦禅等大家。鲜有突破者呈现。
是什么原因制约了花鸟画的进程,我以为“寻艺认得本心源”。而非在故纸堆中觅前程,更不能“泥古不化”。
王孟龙先生,自幼拜肖龙士先生为师,作品曾得到李苦禅先生的葆奖,后又考入大学美术系深造,从事过大学教师和美术编辑等工作。人生阅历丰富,几十年的潜心修炼,使得在花鸟画法的扬弃上不断升华,己经做到“法且当舍,何况非法”之境界。在题材上,不局限于传统描绘对象,而是将自然界中,心有灵犀之花鸟,由眼中之物至脑中之物再至手中之物的美好呈现。在技法上,汲取中外艺术营养,熔为一炉。其构图、色彩、意境超越当代大批艺术家。将文人画或新文人画中的阴柔、变形和简略撇其一边,取而代之以阳刚、圆满和图腾的壮美展示,亮丽于花鸟画坛。在哲理上,通过视觉传达,展现人生的精彩美好,幸福向上的感情召唤。“画为心声”,读画如读人,览阅到画家的积极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态度。
王孟龙先生的花鸟画原创,缘于古人,承至前辈,法于心源,成至非法。为当代沉寂的花鸟画画坛,鼓与呼!
中国.翠竹禅林书画院常务院长 高令敏
作者:高令敏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