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珐琅彩瓷,即瓷胎画珐琅,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的装饰工艺,即珐琅彩,也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年间,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它瓷质细润,彩料凝重,色泽鲜艳靓丽,画工精致,是历代最受藏家青睐的瓷器之一,与宋汝瓷、元青花并驾齐驱,被称为“世界上最奢侈的艺术品”。
自康熙年间创烧成功以来,珐琅彩一直深藏宫中秘不示人,是“庶民弗得一窥”的御用瓷器。直到清末才逐渐流出宫外,为世人所知。珐琅彩,其实正式的名称应该叫瓷胎画珐琅。在明代宫廷曾盛行过一种珐琅器,叫铜胎掐丝珐琅,因为尤以景泰年间制作的为佳,又被称为“景泰蓝”。 到了清代,在康熙的授意下,珐琅料在铜胎、金胎、玻璃胎,甚至紫砂胎等不同胎体上纷纷进行画珐琅试验。取得成功后,康熙又想到了景德镇的陶瓷,便命人在瓷胎画上珐琅,从此,中国的瓷器又增添了珐琅彩这个全新的品种。 现在景德镇又开始烧制珐琅彩了,与之前不同的是,如今烧制的不单单是素胎,而是完整的珐琅彩。这也仅仅是近十年来的事情。2006年,景德镇人熊建军将珐琅彩创烧成功,仿制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全部购买收藏。我们探访了熊建军的窑厂,希望能窥探到皇家秘瓷制作的一鳞半爪。
由于珐琅彩是专供宫廷皇室玩赏之用,不得向外流失,故而制作数量非常少。据清宫旧藏道光时釉记载:康、雍、乾三朝珐琅彩瓷器存世大约400余件,其中的300多件目前藏于台北故宫,藏品征集:壹伍陆’叁玖O一‘伍O玖叁 40件左右藏于北京故宫,尚有少量零散收藏在世界各地博物馆和私人手中,是晚清流散出宫或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掠走的,且大多为残片,完整器不足10件,堪称世间瑰宝,国之文物。
画珐琅盖碗 清康熙
一件珐琅器残器往往身价百万,完整器更动辄数千万甚至过亿。随着时间的推移,珐琅彩的价值将不可估量。”
珐琅彩的主要特征
一、先看瓷胎,胎质细薄,胎型规则,完整无瑕疵,大多为小件,超过一尺的都少见。
二、造型,多为碗、瓶之类的小件瓷器。
三、底为纯白釉,不偏青也不偏黄,但釉面光滑洁净无瑕疵。
四、珐琅彩釉色鲜艳且柔和,很少以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同时出现七、八种颜色,有时甚至多达十多种。
五、釉料特点:每一图案均由多种釉色料调配而成。其釉料在烧结后,表面光滑,有玻璃质反光感,有时还可以反射出蛤蜊光效果,十分美观。釉料均凸出底釉,略高于底釉面,有明显的立体凹凸感,闭眼用手摸可明显感觉到,若用高倍放大镜可看,可以看到,在釉面上能看到极少的开光纹,这一现象用普通方式是看不出来的,这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特征。而粉彩则感觉不到有明显的凹凸感。
六、绘画与纹饰:珐琅彩瓷器的画功特别讲究,多为工笔画,细腻传神,各个朝代有所不同。
如康熙时期的珐琅彩大多底色以红、黄、蓝、绿、紫、胭脂色为多。在色地上画以缠枝牡丹,折枝花卉等图案。康熙珐琅彩的特点是有花无鸟,其色彩调配比雍正、乾隆两代都略差一些。
珐琅彩瓷器可以说秉承了历史上陶瓷中国陶瓷发展以来的各种优点,从拉胚、成型、画工、用料、施釉、色彩、烧制的技术上几乎是最精湛的。在乾隆时期出现了很多极其优秀的陶瓷作品,但珐琅彩在制作程序和用料上是其他众多品种无法比拟的。画工也不是一般的窑工,而是皇宫里面顶尖的专业画师,所以这些器物可以代表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最高的工艺水准。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