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秋岩观瀑图》轴,明,谢时臣绘,纸本设色,293×129cm,中鼎2010秋拍成交价246.4万元。

款识:嘉靖戊申夏月法李咸熙笔意,樗仙谢时臣。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千百年来,骚人墨客多以游历名山大川和诗吟对为佳题,人们不仅惊讶于山势奇特而上天入地的想象力,更叹服于其使鬼神闻之心惊的磅礴激情。而这也成为丹青妙手们望之却步、闻之束手、不敢将之入画图的天险之一,尽管后世以丹青再现奇山诗意的比比皆是。唐代以降,能做此尝试而达相当高度的,并不多见,而吴门的谢时臣算是其中之一。这件谢时臣《秋岩观瀑图》是其极为少见而精绝的杰作之一。史传谢时臣极喜屏障大幅,于此可见。在这件293×129公分的大尺幅中,谢时臣用了堪比太白的狂热的激情和雄浑的想象力,将各种丹青技法一一展现于上,其笔墨纵横自如,线条劲细潇洒,而设色、造景、皴擦等亦极磅礴雄壮,有气概而无丝理之病,显示了他对这一前人不敢轻易尝试的题材和自己绘画造诣相当的自信和魄力,也足以证明他对长卷巨嶂一流的驾驭能力。

飞湍瀑流争喧豗,明,谢时臣《秋岩观瀑图》

 

《秋岩观瀑图》中最引人的是其山石的造势、勾连和穿插,非具有大眼界者做不到。从下至上,山石腾挪闪躲、跌宕起伏、纵横捭阖,直是奇思妙想尽见笔。山石皴法多用类似斧劈的短皴,在山石的凸出部用温润的线勾勒,流畅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和山石的勾皴相衬映。树木前后穿插掩映,繁而不乱。辗转出没于山石间的栈桥和行人,更变化万端。时而用丰富的线勾勒,时而又用时断时续的线段勾描,表现出栈道盘空、“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的艺术效果,使人看此凋朱颜!

谢时臣,明代画家,字思忠,号樗仙,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谢时臣工山水,师法吴镇, 得沈周笔意而稍变。多作长卷巨幛,峰峦雄伟。尤善画水,江河湖海,种种皆妙。笔墨纵横自如,富有气势,介乎戴进和沈周之间。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