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素三彩”是瓷器釉上彩绘品种之一,创烧于明代成化年景德镇窑;素三彩一词最先出现在清末寂园叟《陶雅》中: “西人以康熙黄、茄、绿,三色之瓷品为素三彩”,其中的“三”代表多数,并无特定含意;素三彩中的“素”有两种含意:一种为该器使用“素胎”烧制;‘ 素胎”是陶瓷生坯没有上釉前预烧的胎,它既可增.强坯体机械强度,使其在搬运时不容易损坏,又可在上彩釉时不会因浸湿坯体而导致坼裂;另一种则是古代有红为荤色,因色彩中没有红彩而得名。
高:32.8cm 口:14cm 底径:13.6cm
与明代制品相比,清代御厂制作更趋细致、复杂化。清初部分素三彩瓷逐渐使用黑彩勾勒代替以往的雕刻划线,使画面更精致,制品更加多种多样,清康熙时,素三彩得到很大发展,又衍生出许多新的品种,素三彩器物除了有黄地、绿地、紫地外,又创烧了墨地、米黄地、藕荷地等色地和状如虎斑纹的“虎皮素三彩”等新品种。在这些素三彩器中,均以
康熙时期墨地素三彩器最为尊贵。
我国历代陶窑鉴定家都认定“五彩以描金为贵,三彩以墨色质地为贵”清寂圆叟《雅陶》一书中说,黑彩主要着色元素是铁、锰、钴和铜,系用钴土矿和铜花片配制而成,玻璃质感强,光亮,常用于大面积的填色。
素三彩中以墨地最为名贵,主要用作奠祀之礼。制作时,先在器物上施以绿釉,复施黑色釉即为光亮鲜明的墨地,是其特有的色泽;再以泛紫的深黑笔迹勾描仕女、花卉等图案,留白纹饰范围处施以黄、紫、绿等色釉,方始一器,工艺繁缛之极,故后世殊不敢仿。
此件墨地人物故事罐,釉色艳丽,罐身两面如意开光内绘人物纹,神态生动自然,服饰设色各异,衣褶线条细劲流畅,构图错落有致。罐底款识为大清康熙年制,全品相,纹饰刻画清晰,装饰手法传统,时代特征鲜明,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
此罐为当时朝廷作为贡品进献给国外的珍品,造型丰腴挺拔,富于美感。罐通体以青花绘制而成,腹部主体以仕女人物故事为主题通景描绘:仕女修长的身姿,削肩、尖脸、短眉、细腰,面容含蓄,嘴角含笑,姿势轻巧灵敏,动态十足,人物刻画流畅自然,神韵十足,山石皴染酣畅淋漓,笔笔精到,十分完美。
此罐不仅反映出高超的绘画技术,也体现了当时制作水准,可以说是当时仕女画中的顶峰杰作,图案线条纤细,画法讲究,整个纹饰呈色浓艳,画面饱满,疏密有致,主次分明,浑然一体。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