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虚是内美”之我见

“虚是内美”之我见

黄宾虹先生在一首题画文字中写道:“画言实处易,虚处难。虚是内美,六法须与八法通之。”(图一)

 

在这二十个字中,黄宾虹表述了三层意思:

其一,把画面中有笔墨处称为“实处”,把画面中无笔墨处(空白)称为“虚处”。黄宾虹认为实处易处理,虚处难处理。

其二,虚是内美。“内美”这个词,自从屈原在《离骚》里自述“纷吾既有此内美兮,有重之以修能”,从古至今就普遍得到了中国知识分子的认同。中国人注重内美外修,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看,一个人没有内美,就很难达济天下,所以中国的文化强调的是内外统一。

其三,六法须与八法通之。由于中国的书画同源,因此一个画家只有把绘画的六法与书法的八法溶汇贯通起来,才能真正得到绘画之三昧。

黄宾虹表述的这三层意思的核心,是他提出了中国绘画领域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虚是内美”。

我们任何一位做艺术的人都在追求着美。然而真正的美是什么?什么样的表现是美的呢?这个话题是一直在学术界争论的事情。甚至到现在还没有个很完美的答案。而黄宾虹,他把美学中的最为难求的“内美”作为自己艺术创作的最高目标。

黄宾虹认为“画有笔(法)墨(法)章法三者,实处也;气韵生动,出于三者之中,虚处也。虚实兼美,美在其中,不重外观。艺合之道,是为精神。” 

“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黄宾虹的这首诗,道破了中国绘画的天机。

一幅完成的中国画,画面中总是可分为两部分——有笔墨的实处与无笔墨的虚处。对于有笔墨的实处好理解,一眼就可分辩。对于无笔墨的虚处则分为两部分——其一画中的空白,这是由章法安排的(由画家惨淡经营而得)。其二是用笔中的飞白,这是由画家性情所至(是画家兴来之笔,偶然而得)。

“虚是内美”的重点就是要正确解决和处理这两类空白。需要指出的是——世界上只有中国传统绘画讲究运用空白。

首先,如何处理画中的空白?黄宾虹讲:“用笔于极塞实处,能见虚灵,多而不厌,令人想见惨淡经营之妙。”画家惨淡经营,实际上就是进行章法构思。好的章法能以少胜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下图:潘天寿作品《雁荡山花》中,章法运用的非常妙,线条分割的“空白”非常有韵味,让人“百看不厌。”……

 

(图二)

其次,如何运用用笔中的飞白?黄宾虹讲:“观其落纸,风雨疾笔,所未到气已吞。”在这里黄宾虹强调了用笔要有气吞山河的气势……

齐白石也讲过:“三日不挥豪,手无狂态”齐白石强调用笔时要达到一种“狂”的创作状态……

 

(图三)

齐白石的这幅画,虽然不大,但是画中“空白”与“飞白”运用的都很妙,也是一幅让人“百看不厌。”的好作品。

画史上赵孟頫用他的一首诗,强调了书画同源的说法:石如飞白木如篆,六法原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须知书画本来同。

特别是宣纸和油烟墨的出现,为中国绘画中写意画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也为“虚是内美”理论的丰富与完善,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我们要在绘画实践中,进一步研究和发现“虚是内美”的客观规律,力争能画出既能‘一目了然”,又能“百看不厌。”既有外在的形式美,又有深厚的内在美的作品来。

作者:蔺高管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