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名家说岩彩(二)


编者语:20世纪90年代,当岩彩画穿越千年风沙由海外归来,再度呈现在人们眼前时,它已是当代的风格面貌。既有着传承于龟兹、敦煌的石窟壁画艺术基因,又注入了新的材质和创作理念,在当年的艺术界掀起一股“绘画新风”,引发众说纷纭。艺术家、评论家对岩彩画有质疑之声,但更多的是看到它张力十足的艺术魅力,留下众多的珠玉之言。这些珠玉之词在2007年《东方岩彩》杂志创刊之时荟萃,虽逾十三载,读来仍受益良多。今,摘而录之,以襄岩彩未来之思。


吴长江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岩彩是人类有图画以来的最基本的材料。岩彩的开拓与使用是人类的智慧的结晶。由于岩彩的使用使我们能够看到人类久远的绘画艺术。重视并深入研究岩彩使之发扬光大,对当代绘画的发展至关重要。

摘自《岩彩:古老而现代》一文 《东方岩彩》创刊号P15


胡明哲岩彩作品《角落之一》 117×91cm 1998


詹前裕 台湾东海大学美术系教授


这类岩彩画的新技法、新风貌,与传统的工笔重彩不同,更重视原创性与实验性的发挥,更接近国际性的绘画发展脉动。

摘自《我对中国岩彩画的看法》一文 《东方岩彩》创刊号P15


陈文光岩彩作品《来访者》 90×72cm 1991


张元 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教授


中国画纯天然矿物颜料是最上乘、最讲究、最昂贵的,具有永不变色的物理性能,色彩品质自然、沉着,与众不同。这是亿万年自然生成的晶体矿物质。也许正是因为其珍贵在绘画中才不忍相互调合以遮蔽其高贵的身份?

摘自《混杂的文化生态环境的思考与机遇》一文 《东方岩彩》创刊号P16


卓民岩彩作品《玫瑰色的回忆》局部 1997


何家英 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岩彩”—— 一个响亮而美丽的名字。它既明示了其材料特质,又阐明了它可承载的绘画的当代特征。它使用了不同粗细颗粒和丰富色阶的矿石材料而制成的颜料,可绘制成当代绘画。它是对中国传统工笔重彩的演变与发展,既与中国的传统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传统的重彩绘画标志了古典中国绘画的形式。而“岩彩”的发明,不仅挖掘出了重彩绘画中色彩的重要元素并将这种元素发展为更加丰富的现代语素成为东方现代绘画的新载体。

摘自《“岩彩画”小议》一文 《东方岩彩》创刊号P17

朱进岩彩作品《时光之一》 200×200cm 1998


吴为山 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教授、院长


利用天然的各种岩石粉末研制成的矿物质岩彩本身具有自然感和亲和力,我们从敦煌壁画、北京法海寺壁画的色光中可以辨认当年的灿烂,即使经过千百年的风化、氧化也凝固着自然中永不褪落的辉煌。尤其是金银等金属色的媒体之渗和,与色块构成更增添了画面的富丽美,也富于东方神性的智慧美。

摘自《岩彩画的回顾与展望》一文 《东方岩彩》创刊号P19


张新武岩彩作品《硕果》 80×80cm 2007


本篇推送文章各位作者的职务,均以2007年《东方岩彩》杂志发刊时所担任职务为准。——编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