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敬佩应一平的学识和才华
蔡昌林
我对西安美术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应一平教授的了解过程持续了几十年。
因为我们曾经同是西安美院的校友,我是78级工艺装潢班,他是79级国画班,那阵在兴国寺的学生三届一共就100多人,除了专业课单独上外,上早操、吃饭、去图书馆都在同一个地方。所以那个阶段对他的认识只限于面熟。
可是当毕业几年后再回学校时发现他还在,原来他是本科毕业不久又上了研究生,并且成了我们已故的老师刘腾超女儿刘爽爽的男朋友。由于刘腾超老师是我1972年第一次上美院时,第一次带我们下乡的辅导老师,画品人品都让学生印象至深,但就在我1978年又考回到学校时,才知道他已经不幸去世,学校将他的女儿安排在图书馆工作。所以对爽爽的男朋友,我们这些兴国寺的老学生们就多了一些关注。猜测在兴国寺那狼多肉少(男生多女生少)的地方,能让高傲的刘爽爽看上的人,肯定是有不凡的才能。
1991年,我们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前后,我在馆科研处见到了来联系业务的应一平,一问才知道他已下海,是香港联合出版社的代理,为我馆出版了第一本图录画册,其印刷和装帧水平均属上乘,连续再版了多次。再后来,我的朋友《西北民航》主编傅晓鸣带他一起来我画室做客,介绍他是该杂志的艺术总监,成了香港人,定居在深圳。而这本机上读物无论是内容版式还是设计印刷都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准,记得那年《西北民航》有一期刊发了傅晓鸣写我的文章,配发了我的8张彩墨画作品,那些图片校色非常专业,一问原来出自应一平亲自把关的缘故,这让我感到振奋,后来他便帮我将那跨页的两张文图专门在一张纸上正反面加印了一千份寄来,我就一直将此作为大名片来散发。
前几年,突然在美院图书馆见到应一平,才知道他被杨晓阳要回担任图书馆副馆长,具体任务是整理美院收藏的古代书画作品。开始我对他的角色转变不以为然,觉得他们这些有着海外护照的人,是在商场上玩累了才躲到学校找清净的。可是直到后来在美院出版的一些画册上,在《文博》杂志上看到他写的一系列介绍美院藏品的鉴赏文章后,感觉这家伙还是有本事的,特别是文章写得这么好,是一般人达不到的。中间他联系过几次,说的是和赵步唐老师一起辨识整理美院图书馆藏画的事,感到他敬业到魂不守舍的地步。直到去年春节前,他来我办公室,送上两本亲自签名的大作《心灵对话——中国古代绘画精品探赜》》和《洗净铅华》说是征求意见,这次我是真正的大跌眼镜了!还未展读,就已经肃然起敬!感叹他这些年真是钻进去了。于是,这两本书就一直放在我枕边,有时间便看一篇,读着读着,我被他丰厚的学养所折服,对他的历史识见、广阔的视觉、对中国古代绘画史的修炼和自然流畅的文笔从内心佩服!
我看过许多博物馆、图书馆出版的古代藏画图录介绍,大多都脱不开从尺幅到材质到作者介绍和画面说明的老套子,但应一平写的古代绘画精品介绍,却是首先将绘画研究放置到对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准确表述和作者的个人独特经历结合起来去分析画面内容的,这样的表述让人读来兴致盎然,回味无穷。例如他读黄慎《逸仙图》用“见得心如法眼宽”点题,从黄慎故乡塑像说起,指出,在“扬州八怪”中,黄慎是比较特殊的一位。首先,他不是江浙人;其次,他是贫寒画工出身,后来凭着自己的天分和努力才跻身于“士”——有文化的职业文人画家之列。黄慎在“扬州八怪”中属于眼界高、画路宽,勇于破旧立新,敢直接以狂草笔法入纸,是自南宋梁楷以来续开一代写意新风的人物画家。这种将自己对画家的感情倾注到文章中的文笔,怎么不引人入胜。而读金农《花卉册页》,则用“无因移来到人家”还有用“一肩明月担清风”评郑燮《兰石疏竹图》,用“八秩乱世承绝学 ——读传陈洪绶《宣文君传经图》”等等,光是这些奇绝的句子、华美的文辞,就是他艺术、文学、历史、诗词综合修养的自然流露。
从赵步唐老师、赵农老师、傅晓鸣先生对应一平的介绍中,我知道了这个校友之所以有如此成就的深层次原因,就是良好的家学,多年的执着,丰富的阅历,本人的勤奋和西安美院图书馆丰富的藏画,使他在这个冷门的研究领域里取得了如此不菲的成就,从而使得我们的美术考古研究事业在新时期有了新的突破。作为老朋友,我敬佩他的学识和才华,并为有他这位老校友而骄傲!
壬辰岁夏写于寻源书斋
作者:蔡昌林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