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本条《古玉收藏 • 观物 | (5):图说古玉地弯形变不可仿》介绍了形变特征,知其然磨如知其所以然,懂得如何产生方能更精准鉴识:了解田野考古发掘中古玉存放的原始状态后,不仅豁然开朗——古玉的地弯形变原来是由古墓葬地质学状态中生成的现象。

田野考古发掘中,经常出现大量随葬品堆放叠压的现象,如下图(图1):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图1

这是良渚文化反山M20发掘点的局部实况图片,出土时大量的玉璧、玉琮、玉钺、玉管等相互叠压。由于地下埋藏环境复杂变化,出土时位置关系错综复杂,在承载巨大压力的情况下,浸泡于潮湿埋藏环境的古玉器,在承载几千年相互堆积挤压后,加之风化酥松,在地质学上发生形变已经是不可避免的了。所以,在古坟墓中的堆积叠压是古玉发生地弯形变的直接原因之一。

那么,这些经过堆积叠压的古玉器会发生怎样的弯与变呢?顺势弯随形变,就是随古墓中随葬品的堆积状态发生变化。

1、片状挤压的形变(图2):可能是被表面略带弧形的管状或圆柱体之类的物体,长期压迫所致。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图2-1

这是杭州余杭区瑶山遗址出土的一枚良渚时期的玉镯形器,其上缘处有一块被挤压缩痕迹,被压塌缩进去了,好在压力不大,还没被压扁。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图2-2

这是河南省淅川县下寺3号墓出土的一枚春秋晚期的蟠虺纹管状玉玦,其上部边缘处明显有一块被挤压缩,好在上部挤压力不大,否则有可能会挤成压缩烤面包噢。

2、整体堆压的形变(图3)。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图3-1

这是杭州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的一枚玉琮,整体往一方倾斜,玉琮表面的纹饰都形成了压缩。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图3-2

这是杭州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的又一枚玉琮,初看整体不甚规整,会以为是古人“随形就料”所致,但从多角度仔细观察,可发现明显的挤压痕迹。

3、全方位挤压变形(图4)。

古玉收藏 • 观物 | (22)古玉地弯形变是如何发生的

图4

这是杭州余杭瑶山遗址出土的一枚六节琮式玉管,自上而下出现多处凹陷,是发生全方位多角度挤压的结果。

由此可见,玉器形变是古墓葬中长期地质学变化的结果,原先每一件玉器的摆放是否都相互独立,不得而知,到发掘状态时,其堆放位置已经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实质性的改变,所以发生形变的古玉所经历的相对时间长、风化严重,是鉴定古玉、高古玉非常难得的重要特征之一。

"鉴定鉴赏 • 学习交流”

微信 : 9210823

https://img10.artimg.net/public/write/png/202102/ef5b35e9ee4708e7d7ddbd99176b03cc/ef5b35e9ee4708e7d7ddbd99176b03cc.png

特别声明:本文为艺术头条自媒体平台“艺术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艺术头条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是否打开艺术头条阅读全文?

取消打开
打开APP 查看更多精彩
该内容收录进ArtBase内容版

    大家都在看

    打开艺术头条 查看更多热度榜

    更多推荐

    评论

    我要说两句

    相关商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分享到朋友圈]

    已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点击右上角

    选择在浏览器中打开

    最快最全的艺术热点资讯

    实时海量的艺术信息

      让你全方位了解艺术市场动态

    未安装 艺术头条客户端

    去下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