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
艺术市场报告: 当流量对战正统 Are they still outsiders
Karina Tse
其实今年实在不算是一个令人舒适的年份。我还记得3月在香港参加完巴塞尔的预展去了广州, 又带两位交好的阿姨回香港去看苏富比春拍, 约莫第二天打开手机便传来Kaws那张《KAWS专 辑》被拍出了1480万美金的消息, 买主是Justin Biber。看到消息的瞬间我登陆Instagram传 简讯给S先生, 我的客户, 亦是Brain Donnelly的大买家和好朋友。我们19年年初尚在悉尼讨论 要将Kaws带入澳洲市场, 并在筹备他在新南威尔士州立美术馆的展览。S回, 高兴但又不高兴, anyways Tomorrow is another day.(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心情许久不能平复, 转而又去看Kaws本人的想法, 他也对整件事也倍感无奈和摸不着头脑。我尚 记得那天的我都处于出离愤怒当中, 作为顾问, 其实我本该擅长处理自己情绪, 而非像艺术家那样 太把自己情绪当回事儿。但近两年的当代市场实在是令人有些失望, 当然这都是因为我无法摒弃 的精英主义和所谓的艺术世界正统思想在作祟。
Scott Reyburn在上周四发布了调查艺术市场上民粹主义言论与精英主义言论之间一日家具的 紧张关系的文章。他总结道艺术机构人士们切勿忽视艺术家和画廊最近在商业上的成功——这 些所谓在正统思想看来令人愤怒的一些活动与成绩。这些取得了商业成功的艺术家和画廊追求 的是大众吸引力一类的东西, 而非传统意义上艺术经纪人、策展人或大型收藏家的认可。
重点引证的两位艺术家和拍卖作品无非是此前引起热议的Banksy(班克斯)的《解散议会》、和 Kaws的《Kaws专辑》。同时, 关于画廊和艺术空间开始格外注重精心布置成“潮流”的格局来
吸引具有社交媒体意识的“消费者收藏家”而造成的业务增长液做出了解析—这些藏家对艺术 世界对创造力或收藏规范的评判毫不在意。
其实这个问题并非是新问题了。任何对艺术市场有足够敏感度的人都早就捕捉到了信息, 从所有 的社交活动上、艺术派对、展览和拍卖风向上都早已显露出流行艺术大放异彩的势头。几乎所 有活跃于社交媒体上的年轻, 或依赖于挣年轻人钱的机构们都盛赞这些流行艺术家。(注意: 在收 藏界, 其实40岁都算是青年藏家, 同理艺术家也是。)《纽约时报》Robin Pogrebin以草间弥生 的作品为例探讨了这一问题如何变成了主流; Stefan Heidenrich和Magnus Resch在Artsy上 提出了围绕艺术市场“偶像破坏”(iconoclasm)的宣言和计划;Tim Schneider亦在Artnet上 深入剖析了当代艺术与主流早就存在的清算问题, 以及到底如何看待现在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向。
艺术品经济的基础由许多部分组成: 买卖双方的态度(尤其对于金钱数量和时间节点) ,而对于现 在的艺术市场前景更显其重要性的是: 艺术家对成功的欲望和愿景。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对目前 销售指标显示艺术品市场近十年来一直处于发展停滞状态但在近几年却层出意外做出一定的解 释。
这场流量与正统的战争, 这两位在这场战役中被推向了风口浪尖位置的艺术家, 都有一个共同之 处: 他们利用了并不属于艺术世界的影响力, 从墙外开始了自己的事业, 并最终在贵族的艺术市场 中吸引了流量, 而他们所兜售的另类艺术品(Alternative artworks)以及由此开展的直接面向消 费者的销售业务, 令各位艺术界资深人士感到头疼。因为他们将本来就扑朔迷离的当代艺术市场 搅得更加模棱两可。
但我们回过头来好好审视一下两位艺术家究竟是如何在短短两年时间内迅速夺得盛大的声誉与 关注, 甚至一次比一次更令人咂舌的。以Kaws为例, 他以涂鸦艺术作为突破口进入公众视野之 后, 开始签订于声名显赫的叛逆画廊贝浩登(Emmanuel Perrotin)合作展览, 又大力主推亚洲 市场, 进而获得更多的关注。蓝筹画廊的代理, 大型博物馆们不断抛来的橄榄枝, 各类备受瞩目的 社交活动, 种种现象都证明尽管他们出身于流量, 但已经赢得了整个艺术界的尊重。
而这种风气推动了民粹主义对艺术市场的重塑。从古至今以来, 艺术都是为权贵服务的。稀缺 的、高昂的艺术专家和顾问们更是控制着艺术品经济的门槛。而现在, 流行艺术的到来不仅要求 藏家无论如何都要购买他们想要的东西, 要求艺术经纪人们从根本上重新考虑寻求新买家的策 略, 同时也让艺术家从传统意义的成功范畴内解脱出来, 提出了另外一种全新的可能性。更为重 要的是, 这些流行艺术品, 人人皆可购买, 不需要专业的艺术顾问们的任何见解和建议。(苦笑)
所以, 理解了为什么Kaws和优衣库做联名了吗?因为他就是艺术界的优衣库啊!(No offense to uniqlo though)
其实, 为什么为当代艺术着迷, 皆因不可预知带来的惊喜和惊吓。几年前还在为如何在全世界范 围内找到一幅合适的雷诺阿头疼, 现在就出现了新的市场秩序和玩法, 并且日渐颠覆越来越多传 统藏家的想法, 直到所有人都坦然接受新的格局。上海香格纳画廊的朋友曾经问我, 艺术行业最 吸引我的地方是什么, 当时我回答的:
The changing era. I am witnessing an evolving era with everyone in this industry, and then we became part of it. (这个变化的时代, 我在跟所有艺术行业的人目睹一个正在进化的 时代, 随后我们便也成为了时代的一部分。这件事本身就令我着迷)。
投资是有迹可循的, 变化也并非全然捉摸不透。但艺术品投资讲究缘分, 在艺术品面前, 理智与感 性太难把控, 这也是为什么我爱这个行业有着千金难买我喜欢的高光时刻。希望每个人都能再多 懂一点艺术, 能遇到那件非它不可的艺术品。
分享到微信,
请点击右上角。
再选择[发送朋友]
或[分享到朋友圈]